1953年,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热潮唤醒了西安东郊一座原始村落遗址,因遗址位于半坡村之北,考古学家依惯例将它命名为“半坡遗址”,并在1954年至1957年的4年里,先后进行了5次科学发掘,揭露面积10000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精美的、当时普通...[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1953年,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热潮唤醒了西安东郊一座原始村落遗址,因遗址位于半坡村之北,考古学家依惯例将它命名为“半坡遗址”,并在1954年至1957年的4年里,先后进行了5次科学发掘,揭露面积10000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精美的、当时普通...[继续阅读]
张謇是中国博物馆的鼻祖,他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在中国进行了最早的中国人创办博物馆的实践,更在于他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博物馆学理论,特别是他在建议在京师建立博物馆的同时,就意识到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系列博物馆的重要...[继续阅读]
新中国成立初期,从中央政府到西北军政委员会(1953年1月改为西北行政委员会)、陕西省人民委员会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工作方面的政策和法令,及时有效地指导了陕西的博物馆实践。1950年5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继续阅读]
20世纪50年代县级博物馆登上历史舞台,迅速蹿红后又倏忽消失,这样的一段经历无可避免地给县级博物馆造成了不良影响,以致在后来的发展中遭遇到这样和那样的尴尬,连博物馆界自身都时不时怀疑其存在价值,这真是一个历史的误会...[继续阅读]
当“大跃进”的狂飙席卷神州之际,伴随着“县县办博物馆”的热潮,还有一类内容全新的博物馆,在农村迅猛发展,这就是“地主庄园和贫雇农住宅博物馆”。新中国建立后,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如何巩固,是共和国的领导者们放在首位...[继续阅读]
那么,除了震耳欲聋的“县县办博物馆”,省级博物馆在“大跃进”期间有何作为呢?让我们看这几件事:1958年,为了更多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陕西省博物馆打破常规,取消了周一闭馆的规定,每年可多开放52天,此举开创了博物馆全年无...[继续阅读]
面对1958年的“大跃进”急躁冒进,给社会造成的极大困难,中国领导人及时地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这一方针的正确贯彻,使中国渡过了三年困难时期,各项工作也渐渐有了头绪。然而,八字方针没能持续贯彻下...[继续阅读]
历史的车轮进入20世纪70年代的门槛,虽然政治运动还未结束,但“文化大革命”初期的混乱状态逐步得到控制,人心思定是一个历史的潮流。文物、博物馆工作和其他各行各业一样在逐步恢复,希望重新慢慢燃起。恢复的工作是从北京开...[继续阅读]
文管所与博物馆虽然在功能上互有交叉,但到底还是性质不同的文物管理机构,而由文管所向博物馆的过渡——以昭陵、乾陵、茂陵博物馆为代表的博物馆的发展模式,在20世纪70~80年代的陕西、乃至全国都是有影响的事件,故不可不叙...[继续阅读]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登上历史舞台,实在是天赐良机。一方面在“文革”后期,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文物博物馆工作刚刚恢复,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使考古工作者获得了一个空前的展示自己才华的机遇,另一方面,刚刚走出文化禁...[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