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歌舞就像生活必需品一样重要,是生活的一部分。孩子在这种环境中长大,自然也传承了本民族的歌舞文化。民族的手工艺及服饰是最能表达本民族特征的东西,在民族家庭里教育孩子对本民族服饰及...[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西部地区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歌舞就像生活必需品一样重要,是生活的一部分。孩子在这种环境中长大,自然也传承了本民族的歌舞文化。民族的手工艺及服饰是最能表达本民族特征的东西,在民族家庭里教育孩子对本民族服饰及...[继续阅读]
儿童的思维特点就是具体形象性。具体的形象对他们来说就有感染力、吸引力和说服力,再加上模仿是孩子们的天性,因此家长应该重视榜样示范对孩子的影响,引导他们模仿正面的、积极的言行,以便受到良好的教育。言传身教是西部...[继续阅读]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侗族三样宝:鼓楼、大歌和花桥。”侗族的大歌是侗族传统文化中最受关注的事物,这是一种无伴奏、无指挥的多声部合唱。侗族没有文字,迄今人们知道的许多有关侗族在遥远时代的故事,都是以歌唱的方式流...[继续阅读]
民族地区儿童经典读物有多种,其中与民族传统有关的具有显著民族特色的故事、诗歌、神话、传说、寓言、笑话、童话、谚语等多种体裁,内容丰富多彩。在维吾尔族儿童读物中,《桑树荫影的故事》讲吝啬贪婪的财主卖桑树荫影来...[继续阅读]
壮族人民在生产斗争中认识自然规律,掌握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为自己服务。这些经验告诉人们要根据自然现象,掌握气候变化的客观规律,不违农时地进行生产劳动,耕田种地,争取农作物的丰收。并勉励人们不要游手好闲,要努力生...[继续阅读]
所谓实践教育,是指“根据子女自身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让孩子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从中受到锻炼,以便学会某种技能,掌握其技巧,增长实际才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③。傈僳族家长为了能够让孩子尽快地熟悉生...[继续阅读]
据藏文史籍记载,早在公元5世纪时,佛教即非正式地渗入吐蕃社会。7世纪时,松赞干布先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唐室文成公主为妻,两位公主带来了她们虔敬的佛教信仰,建起了藏族地区最旱的寺庙——大小昭寺。同时,在她们的倡导下...[继续阅读]
(一)宁玛派的寺院教育宁玛派是藏传佛教各教派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派别。它是最早传入西藏的密教吸收本教的一些内容而形成的一个教派。因该派僧人均戴红帽,故俗称为“红帽派”或“红教”。“宁玛”一词,在藏语中含有“古”...[继续阅读]
南传上座部佛教又称小乘佛教,主要流传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以及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德宏等地区。南传上座部佛教(以下简称上座部佛教)对傣族教育的影响与其对傣族政治和经济的影响有显著的不同,这种...[继续阅读]
在佛教传入前,傣族社会仍处于没有文字的状态,人们靠刻木、结绳的方式记事,民族的历史、文学、教育、艺术、技艺等均靠言传身教代代相传。佛教传入傣族地区以后,情况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关于佛教何时传入傣族地区,学术界...[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