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宗教的制裁之外,墨子又注重政治的制裁。他以为欲使世界和平,人民康乐,吾人不但需有一上帝于天上,且亦需有一上帝于人间,《尚同上》云: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众...[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于宗教的制裁之外,墨子又注重政治的制裁。他以为欲使世界和平,人民康乐,吾人不但需有一上帝于天上,且亦需有一上帝于人间,《尚同上》云: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众...[继续阅读]
墨子以为吾人宜牺牲一切以求富庶;此说亦极有根据。依生物学所说,凡生物皆求保存其自我及其种族。依析心术(psychoa-nalysis)派之心理学所说,吾人诸欲中之最强者,乃系自私之欲及男女之欲。中国古亦有云:“食,色,性也。”墨子之意...[继续阅读]
《史记》曰: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故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齐,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釐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是时独...[继续阅读]
孔子以六艺教人,后来儒家继之。《史记》云:“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赵岐《孟子题辞》云:“孟子通六经,尤长于《诗》、《书》。”今孟子书中,引《诗》者三十,论《诗》者四;引《书》者十八,论《书》者一,又有但...[继续阅读]
在此方面观之,孟子仍是“述而不作”。不过儒家之“述而不作”,非真不作,乃以述为作,第四章已详。此种以述为作之倾向及精神,孔子已发其端,孟子乃益向此方向发展。故孟子所主张之政治经济制度,虽表面上仍为“率由旧章”,“遵...[继续阅读]
以上所述之各种理想的制度,即孟子所谓王道、王政,或仁政也。仁政何以必须行?仁政何以能行?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公孙丑上》,《孟子》卷三,页十四)“不忍人之政”,即仁政也。“人...[继续阅读]
于此亦可知孟子所以反对利之故矣。孟子以为人皆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四端。扩而充之,则为仁、义、礼、智之四德。四德为人性发展之自然结果,而人之所以须发展人性,因必如此方为尽“人之所以为人者”,非因四德为有利...[继续阅读]
孟子之所谓天,有时似指主宰之天,如“尧荐舜于天”之天。有时似指运命之天,如上所说者。有时则指义理之天。孟子因人皆有仁、义、礼、智之四端而言性善。人之所以有此四端,性之所以善,正因性乃“天之所与我者”,人之所得于...[继续阅读]
孟子谓其时,“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滕文公下》,《孟子》卷六,《四部丛刊》本,页十三),孟子心目之大敌为杨墨;其所自加之责任之最大者,亦为“距杨墨”(《滕文公下》,《孟子》卷六,页十四)。杨为杨朱,墨为墨翟。墨翟之学...[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