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以后,国民党与共产党合力推动反帝国主义与民众运动。由于上海日本纺织厂的劳资纠纷,工人顾正红被日本人枪杀,1925年5月30日学生示威,声援工人,英国巡捕开枪射杀学生,造成死伤惨重的“五卅惨案”。广州为反帝国主义的大本...[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1924年以后,国民党与共产党合力推动反帝国主义与民众运动。由于上海日本纺织厂的劳资纠纷,工人顾正红被日本人枪杀,1925年5月30日学生示威,声援工人,英国巡捕开枪射杀学生,造成死伤惨重的“五卅惨案”。广州为反帝国主义的大本...[继续阅读]
20世纪20年代国共合作下的反帝国主义运动,除了以群众运动为主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之外,还有以政府为主导的收回利权运动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努力。这些工作都有华侨参与其间。为了废除不平等条约及收回被列强剥...[继续阅读]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7月1日国民政府成立于广州,随即将各军队改为国民革命军。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华侨对于北伐的响应和支持包括:经济上捐款作为军饷、军事上亲自投入北伐战争、宣传上公开声援北伐。整体而言...[继续阅读]
北伐期间,国民政府分裂为二,一批国民党中央委员前往武汉成立国民政府,另一批人赴南京成立国民政府,是为“宁汉分裂”。两个政府各有华侨拥护支持,其成员仍是早先的国民党左派和右派,政见分歧依然持续。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继续阅读]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世界各地华侨都在侨居地举行各种方式的追悼活动。1929年北伐完成后,6月1日,国民政府将孙中山灵榇安置于南京紫金山之阳,即中山陵。由于孙中山与诸多海外华侨有着深厚的友谊及革命情感,因此不少华侨参加...[继续阅读]
1928年,当国民革命军北伐推进至华北时,日本出兵山东,阻挠中国的统一,并且于5月3日在山东济南袭击国民革命军,杀害中国交涉人员蔡公时等十多人,炸毁无线电台等,是为“五三济南惨案”。[1]“济南惨案”发生后,消息传到世界各地...[继续阅读]
1931年9月18日,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附近的一段铁轨,随即攻击东北的军队,侵占沈阳、长春、营口等城市,中国东北的军队几乎没有抵抗,到1932年1月,整个东北在一百天内全部沦陷,此即“九一八事变”。[1]“九一八事变”发生...[继续阅读]
“九一八事变”让日本关东军轻易占领东北各地,使得日本海军跃跃欲试。1932年1月28日,日本再度于上海采取攻击行动,驻防当地的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起而应战,南京国民政府也派兵支持,淞沪战事持续进行,中国军队博得各界赞佩和同...[继续阅读]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全部东北地区,进一步于1932年春天组成伪满洲国,加强对当地的控制。1933年2月,日军再度向南侵略,攻占山海关,轻取热河,并进攻长城各处,加紧分割华北。国民政府采取“安内攘外”政策,暂时不与日本对抗...[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