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2月,为争夺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特权,日本与沙俄展开激战,是为日俄战争。对此,清朝政府宣布“中立”,将辽河以东划为“交战区”,并在战后与日本订约,承认了日本从俄国手中攫取的权利。在时人看来,日本战胜俄国,不光是亚洲人...[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1904年2月,为争夺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特权,日本与沙俄展开激战,是为日俄战争。对此,清朝政府宣布“中立”,将辽河以东划为“交战区”,并在战后与日本订约,承认了日本从俄国手中攫取的权利。在时人看来,日本战胜俄国,不光是亚洲人...[继续阅读]
1906年9月,清朝政府颁布改革官制上谕,成立“编制馆”以厘定官制。11月,清朝政府下令,除军机处、翰林院、内务府等均照旧制不议外,巡警部改民政部,户部改度支部,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并入礼部,练兵处、太仆寺并入兵部改为陆...[继续阅读]
清末新政时期,以部分开明士绅官员和商人资本家为基础的一个新的政治派别——立宪派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将君主立宪制度视为中国由弱变强的良方,积极宣扬“立宪救国论”。清朝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后,海内外立宪派人士迅速...[继续阅读]
《遵旨筹议变法谨拟采用西法十一条折》(节选)[1] 方今环球各国,日新月盛,大者兼擅富强,次者亦不至贫弱,究其政体学术,大率皆累数百年之研究,经数千百人之修改,成效既彰,转相仿效。美洲则采之欧洲,东洋复采之西洋,此如药有经...[继续阅读]
义和团运动失败后,中国带着新的屈辱艰难地迈入了20世纪。与此同时,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军事上的接连溃败,最终导致了由传统意识所维系的民族心理防线的崩毁。“天朝上国”的文化自负荣光不再,举国上下弥...[继续阅读]
清末,中国思想界另一个重大变迁即是民主革命思想的迅速成长。然而,这种成长也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1895年,孙中山在第一次反清起义失败后,被迫逃亡日本。他发现日本报纸刊有一则新闻,题为《支那革命党领袖孙逸仙抵...[继续阅读]
从1904年开始,国内外也陆续成立了一些革命团体,其中影响较大的有1904年2月由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湖南长沙建立的华兴会,以及同年10月由陶成章、蔡元培等联合江浙爱国志士在上海发起成立的光复会等。革命团体分散斗争的方式愈发...[继续阅读]
1911年9月,文学社和共进会组成统一的起义领导机构,推举文学社社长蒋翊武为总指挥,共进会领导人孙武为参谋长,刘复基、彭楚藩为军事筹备员,制定了详细的行动计划,还派人到上海迎接中部同盟会领导人来鄂主持大计,并策动各省响...[继续阅读]
南北议和期间,临时政府的组建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12月25日,孙中山自海外归国,抵达上海。29日,苏、浙、鄂等17省代表在南京召开会议,正式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布中华民国临时政...[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