龛内造像残损略重,后世曾以黄泥补塑,现局部脱落。造像手臂的残断面,存较小的圆孔,应是补塑遗留的痕迹。第2身护法像右臂下方和第3身护法像右胸处的圆孔内存嵌插的木条。龛低坛右下角毁。1953年加固岩基时,以六级条石叠砌修补...[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龛内造像残损略重,后世曾以黄泥补塑,现局部脱落。造像手臂的残断面,存较小的圆孔,应是补塑遗留的痕迹。第2身护法像右臂下方和第3身护法像右胸处的圆孔内存嵌插的木条。龛低坛右下角毁。1953年加固岩基时,以六级条石叠砌修补...[继续阅读]
龛口大致呈竖长方形,通高约720厘米,最宽约480厘米,檐口至后壁最深约147厘米(图39、图40、图41、图42;图版Ⅰ:68)。左上角为斜向的外凸岩檐,略呈弧形;右上角岩檐与第4号龛岩檐水平相接。左下角岩体毁,现以四级条石填砌。龛底形状不...[继续阅读]
龛中刻主尊转轮王立像1身,舒展双臂抱持巨大轮盘;其头顶上方横刻坐佛像3身;巨轮左右下缘外各刻立像2身。龛右下角刻“猫鼠图”。其余空隙壁面饰刻山石、云纹等(图39)。图39 第3号龛立面图按造像布置,大致分为主尊像、轮盘造像...[继续阅读]
2则。第1则偈语,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1174—1252年)。刻于主尊像左上方壁面。作碑形,通高130厘米。碑首为覆莲叶,碑身方形,高86厘米,宽38厘米,碑座为仰莲台。文左起,竖刻3行34字,楷体,字径7厘米(图版Ⅱ:2)。01 汝常求出离△于佛教勤修...[继续阅读]
(一)构筑龛外左下角毁,1956年以三级条石填塞修砌。修补面通高102厘米,宽76厘米,深64厘米;左与第2号龛右下补砌的条石垂直相接。龛底龙口下方竖直壁面凿一不规整的凹洞。洞平面呈弦月形,洞壁略呈弧面;高约43厘米,深约17厘米。龛外...[继续阅读]
位于第3号龛右侧。左与第3号龛相连,右与第5号龛紧邻,外凸左右相邻的第3、5号龛壁面约40—100厘米。上齐抵外挑的岩檐,下与地坪垂直相接。壁面西北向,方向321°。...[继续阅读]
壁面呈竖长方形,通高约750厘米,最宽约370厘米(图57、图58、图59、图60;图版Ⅰ:118)。壁面左右边缘内凹转折,并与第3、5号龛圆转相接。上部为岩檐,外挑约130厘米,与左右相邻龛像岩檐水平衔接。下与地坪垂直相接。图57 第4号龛立面图图...[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