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的校园,在历经了红红火火的校园商事之后,学习与生活又渐渐趋于平静,市场活动已无处不在,已经不能使我们感到新奇了。但这一年的冬天,却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至少对学校而言。这件事情,颇有些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1993年的校园,在历经了红红火火的校园商事之后,学习与生活又渐渐趋于平静,市场活动已无处不在,已经不能使我们感到新奇了。但这一年的冬天,却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至少对学校而言。这件事情,颇有些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继续阅读]
1994年1月11日,农历十一月三十日,星期二,再过一个月,春节就到了。春节放假前的一个月,往往都非常忙碌。在这时,北京中南海国务院,朱镕基同志办公室收到国务院研究室送来的一份报告,报告内容为: 关于该室一位同志就汇率并轨问题...[继续阅读]
看过电影《大腕》 (2001年) 的朋友,一定对一句台词印象深刻: “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很多人因为这句台词而记住了一名演员——李成儒。但早在1995年我就知道李成儒了,不过并不是因看了他演的影视剧,而是因为我讲授的一门课程...[继续阅读]
1996年,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尽管硕士研究生尚未毕业,但我已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了。人生需要思考的问题中,“到哪里去” 似乎比 “从哪里来” 更重要。当时本科同班同学很多都去了 “北上广”,留在甘肃的不多...[继续阅读]
歌手任贤齐没有想到,自己演唱的《心太软》在1997年的神州大地上突然火了起来,到处都能听到 “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伴着火车上播放的 《心太软》,我来到北京,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当时还和博士生...[继续阅读]
1998年3月19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1号楼6楼,一群博士生集聚在一台电视前,观看朱镕基总理答记者问。此后,每年3月 “两会” 结束后,“总理答记者问” 环节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时,新任总理朱镕基先生秉承其一贯的风格...[继续阅读]
改革与发展双重意义的经济转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20世纪90年代末期,第一次供给侧改革开始了。三年国企脱困,纺织业压锭,为了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为了现代企业制度,中国自然而然地 (也可能不得不) 进入存量改革阶段。1998年...[继续阅读]
1999年暑假回家,有一天,我叫了一辆出租车,司机竟然是女性。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女出租车司机。好奇之余,我和司机聊了起来。原来,她是棉纺厂的下岗女工,原来掌握的生产技术没有什么用了,要生存就得想办法,一狠心,她就和几个同样...[继续阅读]
2000年,有人说它是旧世纪的最后一年; 有人说它是新世纪的第一年。总之,这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年份。对于我,其更为特殊之处在于,这一年我博士生的学习生涯以及22年的学习生涯即将结束,我要找工作了。阳春三月,我从北京乘坐火...[继续阅读]
2001年春节,我和家人在广州度过了一个别样的春节。人生第一次没有和父母在一起过春节,生活有些不同了。的确,需要仔细品味一下广州这座生活之城的味道了! 美食,美景,云山,珠水,值得流连忘返,但我更为广州的市意所震撼,这是一...[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