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帕里·洛德(Parry-Lord)口头程式理论所揭橥的,在世界不同民族、国家、地区的很多口传民间文艺中,“口头程式”的存在对于此文艺样式的发展、传播和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的大小剧种,我们也能看到作为“口头程式”...[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如帕里·洛德(Parry-Lord)口头程式理论所揭橥的,在世界不同民族、国家、地区的很多口传民间文艺中,“口头程式”的存在对于此文艺样式的发展、传播和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的大小剧种,我们也能看到作为“口头程式”...[继续阅读]
定州秧歌中,还多次提到与乡村女性的社会交际行为有关的情景。以下概括分为三种。1. 定亲交际旧时婚姻多父母规定,且程序复杂繁冗(如合八字,换书,催妆,铺床,迎娶等①),作为定亲仪程中最为积极活跃的女性“能动者”,媒婆的形象...[继续阅读]
1. 择偶观周扬在《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一文中,曾经有如下表述:恋爱是旧的秧歌最普遍的主题,调情几乎是它本质的特色。恋爱的鼓吹,色情的露骨的描写,在爱情得不到正当满足的封建社会里,往往达到对于封建秩序、封建道德的猛...[继续阅读]
恋爱、婚姻关系的主要当事人虽是男女双方,但我们在论述中,已经能够感知到父母尊长的意志与控制,于女性自我意志之上的浓重投影。定州秧歌中,对女性自我价值感碾压最为剧烈、最具代表性的冲突,正发生于代际之间。除了父母与...[继续阅读]
20世纪90年代,董晓萍、欧达伟在定州当地以《秧歌选》为底本做核对考察时发现,虽然“当地艺人和观众几乎没见过这本书”,“他们不可能事先知道我们要核对半个世纪以前的记录本”,但“结果表明,定县秧歌仍然保持了原貌”①,并...[继续阅读]
“定州秧歌真好看,辘轳叉子大门扇”,流传在定州当地的这句俗语,如“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一般,道出了定州秧歌的流行与亲民。井架支起门扇便是戏场,更道出了秧歌因陋就简的适应力。在乡间,与秧歌戏一样亲民、简易,流传广...[继续阅读]
定州秧歌有着大量外借、移植的剧目题材,因此其着力塑造、多彩纷呈的女主人公们,也有很多并非土生土长,其中不乏古典文学中的经典奇女子形象。不过,当奇女走人定州这块乡间土地后,都或多或少“入乡随俗”,换上了另一副容颜...[继续阅读]
《坐楼杀惜》(《宋江杀楼》):贾登科饰宋江,宋文川饰婆惜(定州市文联提供)以上所论秧歌小戏与其他剧种同题剧目的对比,主要是从整体风格和比较宏观的人物性格特征来分析的。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坐楼杀惜》这个例子,谈一谈秧...[继续阅读]
在秧歌小戏中,经由文本与表演层面的处理,绝大多数从经典文本中移植挪用而来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都被乡村百姓“拉回”了身边,更易理解,更“接地气”,鲜明粗直的剧目呈现,却更易于乡村公共话语空间的打开。与之相比...[继续阅读]
闪耀着人性光辉、引领我们向上的永恒女性,是中华戏曲经典乃至古今中外的文艺作品中最动人的形象,而在中国近代以来新戏剧文化的兴起进程中,女性群体也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例如伴随着女性观众、读者群体的形成,在20世纪...[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