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摆在苏联领导人面前最紧迫的任务是:进一步加强苏联的军事战略地位,尽力维护本国安全,避免或推迟卷入战争。为实现这一目标,苏联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1939年9月...[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摆在苏联领导人面前最紧迫的任务是:进一步加强苏联的军事战略地位,尽力维护本国安全,避免或推迟卷入战争。为实现这一目标,苏联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1939年9月...[继续阅读]
1939年8月23日,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被纳入苏联的势力范围。9月28日,苏德两国签订友好与边界条约,立陶宛转入苏联势力范围。苏联从德国那里获得承诺后,立即着手兼并波罗的海三国,纵观全过程可分为两个阶...[继续阅读]
东、西部边界环境改善后,苏联政府开始把保障边界安全的重点转移到西北部。列宁格勒是苏联人口最多的第二大城市,工业和文化的中心,十月革命的摇篮。这里距苏芬边界仅32公里;该地最大的军港克隆斯达距苏芬边界仅10余公里,均...[继续阅读]
1940年5月底—6月初,在敦刻尔克发生了以“敦刻尔克怪事”之名而载入史册的“神秘”事件。这个怪事就是:希特勒对敦刻尔克的进攻暂停,英国远征军在悲剧性的情况下撤往不列颠群岛。在英国的同盟军陷于单独同希特勒军队对峙的...[继续阅读]
1940年6月23日,也就是法国投降的第二天,苏联通知德国将解决比萨拉比亚问题,并且要求扩大到整个布科维纳。德国认为,布科维纳一直不在俄国的版图内,苏德秘密协定也未提及,因此不同意将整个布科维纳纳入苏联版图。6月26日,苏联照...[继续阅读]
案件起源1990年4月13—14日波兰总统雅鲁泽尔斯基访苏期间,苏联向他通报了“二战”之前波兰军官在苏联集中营里死亡的情况,并移交了有关的档案资料。此举了结了一桩争执长达半个世纪的国际公案。卡廷,本是苏联斯摩棱斯克地区...[继续阅读]
1992年4月11日,洛杉矶《世界日报》登载了一条消息: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芝加哥的卡尔登酒店大厅里,紧紧握住一位93岁高龄的中国抗日老将军的手,再三感谢他50年前于缅甸仁安羌解救英军的壮举。4月20日,仁安羌大捷50周年当天,美国...[继续阅读]
1942年夏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战事和军队中士气不振的问题,苏军最高统帅斯大林下达了著名的第227号命令,全称为“苏联国防委员会第227号命令”,签署于7月28日。其核心内容就是,面对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无论付出多大人员伤亡,都要誓...[继续阅读]
1942年9月27日,日军运输船“里斯本丸”装载着700多名日军调防官兵,以及1800多名英国被俘人员和财物,自香港开往日本。该船未有任何装载战俘的标志,10月1日途经浙江省定海县东极乡海域时,被美国潜艇“鲈鱼”号发射的鱼雷击中,10月...[继续阅读]
为防止英国海军进入波罗的海,保证瑞典的铁矿砂从海上运往德国,希特勒于1940年4月2日正式下令实施“威悉河演习”计划,决心向丹麦和挪威同时发起进攻,以登陆兵和空降兵夺取挪威重要港口与机场,尔后向内地发展进攻,夺取挪威全...[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