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 年,德国缺席了巴黎世界博览会。德国并非没有得到法国方面的邀请,而是邀请来得过迟了:博览会定于 1925 年 4 月开幕,德国收到法国邀请函的时候是 1924 年 12 月。也就是说,德国只有三个月的时间筹备参展事务。或许对于一个纯粹...[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1925 年,德国缺席了巴黎世界博览会。德国并非没有得到法国方面的邀请,而是邀请来得过迟了:博览会定于 1925 年 4 月开幕,德国收到法国邀请函的时候是 1924 年 12 月。也就是说,德国只有三个月的时间筹备参展事务。或许对于一个纯粹...[继续阅读]
自近代以来,奥地利一直是欧洲新型艺术风格的重要策源地。对于1925 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来说,奥地利组织了分量可观的艺术家和作品参展,几乎是仅次于法国的第二大主角。在 1918 年之前,奥地利还是一个处于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之下...[继续阅读]
1925 年 5 月 9 日,在巴黎世界博览会开展刚刚一个月之际,“大英帝国展览会”在伦敦的威伯里(Wembley)行政区拉开了帷幕。主办方负责人在一次公开告白中这样描述展览的意义:“您眼前的这次展览,其初衷与 1924 年的展览完全一致,即为...[继续阅读]
意大利或许不是装饰艺术运动最重要的“舞台”,但却是装饰主义理念得以孕育滋生的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早在 1902 年,意大利就在都灵举办了“现代装饰艺术国际博览会”,这比 1925 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早了很多年。这场都灵博览...[继续阅读]
为了参加 1925 年巴黎世界博览会,荷兰成立了参展作品甄选委员会,专门办理相关事务。这一委员会虽然由政府部门加以指导,但具体业务主要由当时艺术设计界的阿姆斯特丹学派成员负责。这一学派主要由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若干...[继续阅读]
“斯堪的纳维亚”这个词语,具有比较复杂的含义。从最基本的意思上来说,这是一个纯粹的地理术语,主要是指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区的国家。但除了单纯的地理含义外,“斯堪的纳维亚”还具有政治层面的含义,与欧洲近代以来的某些...[继续阅读]
装饰艺术运动在东亚地区激起的波浪,主要产生在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在 1925 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上,中国和日本都作为参展国提供了展品,但是几乎没有引起西方世界的任何关注。中国艺术设计师的参展并不是由当时的中国政府组...[继续阅读]
之所以特别有伊拉克这个章节,因为 20 世纪初装饰艺术运动兴起时,其首都巴格达的诸多街区经历了独特的建筑装饰西方化的过程,表现了非常富有特点的殖民意味的艺术洗礼。与巴黎或伦敦这些典型的西方城市相比,巴格达的装饰艺术...[继续阅读]
装饰艺术运动的特点之一,是认可并主张多类别的艺术元素之间的交融和整合,因而在强调西欧固有的艺术设计要素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其他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原发型艺术要素的价值。南非地区就具有上述这种意义。在 20 世...[继续阅读]
拉丁美洲地区的装饰艺术运动大致在 19 世纪 20 年代形成一股风潮。这一“艺术新风尚”首先在建筑领域展开,主要出于满足富贵阶层的私人宅邸建造装饰之需要。至 20 年代末,随着银行、办公楼以及普通市民居住设施等的大规模兴起...[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