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2.8所示,棚内平均气温:2010—2014年小河湾暖棚内平均气温为21.3 ℃,比棚外高12.2 ℃。棚内7月平均气温最高,为31.2 ℃;1月平均气温最低,为16.3 ℃。如图2.9 所示,棚内最高气温:2010—2014 年棚内平均气温为33.5 ℃,比棚外高17.4 ℃。其中...[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如图2.8所示,棚内平均气温:2010—2014年小河湾暖棚内平均气温为21.3 ℃,比棚外高12.2 ℃。棚内7月平均气温最高,为31.2 ℃;1月平均气温最低,为16.3 ℃。如图2.9 所示,棚内最高气温:2010—2014 年棚内平均气温为33.5 ℃,比棚外高17.4 ℃。其中...[继续阅读]
对比不同类型天气下的气温变化,如图2.16所示。晴天时,早掀帘后棚内气温迅速上升,10—11时棚内开始放风,气温上升比较缓慢。11—14时气温达到全天最高,14—15时30分气温在小范围内波动频繁,小幅度缓慢下降。晚盖帘后气温平稳下降...[继续阅读]
在棚内设置9个观测点。2.3.4.1 气温变化特征大棚气温在南北向、东西向和垂直方向的分布上也有明显的差别,并受天气状况和棚体大小的影响。一般大棚东西方向越长,棚内气温越高且平稳。棚内南北向气温分布:南部(大棚前部) 气温...[继续阅读]
在喀左县大城子镇小河湾村日光温室中部南北向,每隔1 m设置1个观测点,共设置5个观测点,从北向南编号,分别为1、2、3、4、5号。观测的设备有干球、湿球温度,最高、最低气温及5~20 cm地温。由于1—2月棚内气温、地温由北向南逐渐降...[继续阅读]
2012年10月17日至2014年2月20日,人工连续共52 d的逐时观测,见表2.7。52 d逐时的连续观测自动站平均气温比人工高0.5 ℃;相对湿度比人工低6%。5 cm地温与人工同值,10 cm地温比人工高0.2 ℃,15 cm地温与人工同值;20 cm比人工高0.1 ℃。小气候自动...[继续阅读]
对喀左县东、南、西、北中不同气候区日光温室小气候进行分析,棚内外平均气温全县相差12.2 ℃。最大为西部六官营子,相差13.4 ℃;最小为北部公营子,相差10.4 ℃。棚内外最高气温全县相差16.8 ℃。最大为西部六官营子,相差19.9 ℃;最...[继续阅读]
2012年1—3月开展试验准备,在农业气象试验站内的人工气候箱及低温冰柜中进行,人工气候箱内部容积1 260 L,光照控制范围0~1 000 μmol/(m2 · s),温度控制范围5~45 ℃,湿度控制范围30%~90%。培育东北地区的种子(碧露黄瓜、卡迪甜椒、靓...[继续阅读]
利用东北地区主要设施作物品种(西红柿、黄瓜、青椒、茄子) 作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进行低温控制试验。设计5种试验方案,表3.1~表3.4为前4种试验方案,设置不同温度梯度和不同处理时间,测定不同处理的设施作物生理参数。...[继续阅读]
分析试验数据,确定作物致灾气象要素临界值,如图3.3所示。3.1.3.1 设施作物动态低温灾害指标确定技术4种设施作物黄瓜品种为碧露,甜椒品种为卡迪,番茄品种为靓粉2号,茄子品种为黑旋风一代,设计4种作物的动态低温(-1/25 ℃、0/25 ℃、...[继续阅读]
3.1.4.1 低温胁迫试验完成4种设施作物(番茄、黄瓜、辣椒、茄子) 动态低温人工环境控制试验,测定设施作物叶片光合特性(最大光合作用速率、光饱和点、补偿点)、叶绿素荧光动力参数(Fv/Fm、qN、qP 和ETR)、保护酶活性(SOD、POD、CAT、...[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