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建立年和各个季节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序列。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极端最高气温(以TM代替)和极端最低气温(以Tm代替)序列分别以相应的1—12 月平均值、3—5 月平均值、6—8 月平均值、9—11 月平均值、12 月至翌年...[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首先,需建立年和各个季节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序列。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极端最高气温(以TM代替)和极端最低气温(以Tm代替)序列分别以相应的1—12 月平均值、3—5 月平均值、6—8 月平均值、9—11 月平均值、12 月至翌年...[继续阅读]
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增温的区域和季节分布具有较大差异,图5.1.2 a~d和图5.1.2 e、f 分别为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 1959—2002 年4个季节的趋势系数区域分布。可以看出,虽然全区内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在各个季节的趋势系数均为正值,表现...[继续阅读]
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变化过程与平均气温一样具有突变特征,为此,本书作者对其突变点进行了检测。首先,为保证序列的平稳性及分析气候变化趋势的需要,对研究时期的年和各个季节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序列进行了5 a滑动平均处...[继续阅读]
东北地区近 44 a 来最高、最低气温为非对称性增长,与 Karl T R 得出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即增温主要发生在夜间,白天增温趋势较弱,但两者相差没有那么显著,夜间增温大约是白天增温的 2 倍,这种非对称性小于北半球的幅度。从最低气...[继续阅读]
对东北地区 1959—2002 年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布、年和季节序列变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近 44 a 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表现为明显的增温趋势,但为曲线式上升。1959—1969 年为降温趋势,20 世纪70 年代至今基本为持续性增温过程。...[继续阅读]
温度场的空间分布特征:每年的冬季气温定义为当年 1 月、2 月和前一年 12 月的 3个月的平均气温。对东北标准化的冬季平均气温做 EOF 展开,图5.2.1 给出第一、第二特征向量场。第一特征向量场为全区均为正值的一致性分布,占总方差...[继续阅读]
冬季冷暖异常归根结底是由大气环流的异常变化引起的。本节探讨冷、暖冬年的海平面气压距平场和 500 hPa 高度距平场特征,找出引起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异常的环流因子。海平面气压距平场:以 NCEP 海平面气压场数据分别合成了选出的...[继续阅读]
对 1959—1999 年的东北地区 74 站冬季气温第一特征向量场时间系数进行标准化处理,并与前一年 1—12 月逐月全球海温距平场进行滑动相关分析,得到 12 幅冬季气温与前期全球海温的相关系数分布图。海温资料为1°×1°,全球有360×180 个...[继续阅读]
(1) 在气候变暖的总体趋势下,暖冬年发生强度和频率在显著增加,冷冬年发生强度和频率在显著减小。(2) 冷、暖冬年与海平面气压场的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以及 500 hPa 高度场的极涡等系统关系密切。冷冬年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继续阅读]
年代际变化特征:为了更好地研究近50 a来东北夏季气温异常的年代际变化趋势,采用二项式系数加权平均法对该区域50 a的夏季气温标准化距平(1951—2000年)的时间序列做11 a滑动平均。从图5.3.1虚线可以看出东北夏季气温总体上呈波动上...[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