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平面的设计应力求简单、规则对称,见图3-4-7。建筑物立面的设计应具有良好的立面形状,见图3-4-8,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图3-4-7简单规则的建筑平面形状图3-4-8良好的建筑立面形状...[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建筑物平面的设计应力求简单、规则对称,见图3-4-7。建筑物立面的设计应具有良好的立面形状,见图3-4-8,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图3-4-7简单规则的建筑平面形状图3-4-8良好的建筑立面形状...[继续阅读]
抗震结构体系应满足下列各项要求:(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2)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3)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继续阅读]
除上述抗震概念设计要求外,抗震概念设计的其他要求见表3-4-5。表3-4-5抗震概念设计要求序号项目说明及要求1场地的选择选择工程场址时,应该进行详细勘察,搞清地形、地质情况,挑选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尽可能避开对建筑抗震不...[继续阅读]
1972年,马那瓜发生地震烈度约为8度地震,有两幢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相隔不远。一幢是平面严重不规则,结构体系不合理的15层高的“中央银行大厦”,有1层地下室,采用框架体系,2个钢筋混凝土电梯井和2个楼梯间集中布置在平面右端...[继续阅读]
按抗震设计规范,建筑地段可分为对建筑抗震有利地段、不利地段与危险地段,其划分情况见表4-1-1。表4-1-1有利、不利与危险地段划分地段类别地质、地形、地貌有利地段稳定基岩、坚硬土或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不利地段软...[继续阅读]
抗震不利地段和危险地段地震反应往往比较强烈,土、岩石在地震作用下易失稳、液化或震陷。抗震不利地段和危险地段产生的震害见表4-1-2和表4-1-3。由表4-1-3可以看出建于高突地形上的建筑物所遭受的地震烈度可能会比平地上的建...[继续阅读]
场地土是指场地范围内深度在20m左右的地基土。场地土对建筑结构震害的影响,主要与场地土的坚硬程度和土层的组成有关。土的剪切波速是土的重要动力参数,最能反映场地土的特性,因此,场地土分类大多采用简化方法,即一般可按土...[继续阅读]
如上所述,一般来说,震害随覆盖层厚度的增大而加重。如1976年唐山地震时,市区西南部基岩深度达500~800m,房屋倒塌率近100%,而市区东北部大城山一带,则因覆盖层较薄,很多厂房虽然也位于极震区,但房屋倒塌率仅为50%。目前,国内外对...[继续阅读]
按规范规定,建筑的场地类别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土层厚度划分为四类,见表4-2-3。当有可靠的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且其值处于表4-2-3所列的场地类别的分界线附近时,应允许按插值方法确定地震作用计算所用的设计特...[继续阅读]
根据规范,当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时,应对断裂的工程影响进行评价。当抗震设防烈度小于8度,或非全新世活动断裂,或当地震烈度为8度、9度,前第四纪基岩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厚度分别大于60m及90m时,可不考虑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