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5年冬,在山西省侯马(春秋晚期晋国都城新田的故址)古文化遗址,发现了大量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盟书。盟誓作为一种政治活动,盛行于春秋时代,通过诸侯和卿大夫的盟誓仪式,缔结具有一定制约作用的联盟文书,即称作“盟书”,历史上...[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1065年冬,在山西省侯马(春秋晚期晋国都城新田的故址)古文化遗址,发现了大量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盟书。盟誓作为一种政治活动,盛行于春秋时代,通过诸侯和卿大夫的盟誓仪式,缔结具有一定制约作用的联盟文书,即称作“盟书”,历史上...[继续阅读]
《青川木牍》是1980年在四川省青川县城郊郝家坪发掘一处战国土坑墓葬群时出土的,所以叫《青川木牍》。在众多的出土遗物中,发现木牍两件,一件残损过甚,不能辨读;一件较为完好,长46厘米,宽2.5厘米,墨书字迹,清晰可辨。正面三行...[继续阅读]
1957年春,河南省文物局文物工作队对位于信阳市北20公里的长台关战国早期楚墓进行发掘,除出土大量精美器物外,还出土了两组竹简,归并为248号。一组是记载随葬器物的遣策(通“册”字),最长一简有33厘米,23字,是探讨楚人日常用器及...[继续阅读]
1974年11月至1978年6月,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在平山县三汲公社发现一座古城遗址,南北长约4000米,东西宽2000米以上,此即中山复国后的都邑灵寿。在城内外掘出战国墓葬30座,其中有中山王的墓葬多座,出土珍贵文物19000余件。中山王一号墓所...[继续阅读]
1957年在安徽寿县的邱家花园中,出土了铜节五件,上面的铭文乃铸刻后镶嵌金子而成,古代称之为错金。这五件铜节,原是两组,甲组现存二件舟节,是当时水陆通行的凭证;乙组现存三件是车节,为陆路通行的凭证。每五节舟节或五件车节...[继续阅读]
《仰天湖楚简》系1953年7月湖南省古墓葬清理工作队在长沙南门外离市区约一华里的仰天湖(早已干涸填塞)建筑工地清理一座战国晚期的木椁墓时发现的。此墓虽被盗过,但出土文物甚多,其中竹简43片。简片长约22厘米,宽约1.2厘米,厚...[继续阅读]
唐初,关中天兴县三畴原(今陕西宝鸡石鼓原)发现了10只略似鼓形而顶微圆的刻石,因称之为“石鼓”。10只鼓大小不一,高度、直径二尺上下。每鼓刻诗一首,所咏为渔猎征旅之事,故亦称其为“猎碣”。石鼓被发现时,文字已有剥泐,后经...[继续阅读]
《长沙子弹库楚帛书》又名《楚缯书》,简称《楚帛书》。30年代,在湖南长沙子弹库一座楚墓中被盗掘出土。出土后不久,便落入在长沙任教的美国人考克斯之手,并流至美国。几度易主后,现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由于它是目前我国最...[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