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嵩山三阙铭,简称《汉三阙》,在河南登封。《泰室石阙铭》,隶书,27行,行九字,勒行竖线,书法端庄方正,古朴少波法,给人以凝重稳健的感觉。有额,篆书阳文九字,“中岳太室阳城”六字可读,馀三字已剥蚀不清。东汉元初五年(118)四月...[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汉嵩山三阙铭,简称《汉三阙》,在河南登封。《泰室石阙铭》,隶书,27行,行九字,勒行竖线,书法端庄方正,古朴少波法,给人以凝重稳健的感觉。有额,篆书阳文九字,“中岳太室阳城”六字可读,馀三字已剥蚀不清。东汉元初五年(118)四月...[继续阅读]
《石门颂》亦称《杨孟文颂》,是东汉建和二年(148)刻于陕西褒城褒谷石门西壁的摩崖,汉中太守王升撰文。高261厘米,宽205厘米,22行,行30字或31字不等;题额高54厘米,宽35厘米,额题“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10字。颂文、题额及颂尾署名...[继续阅读]
《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请置百石卒史碑》。从碑名中我们可以得知,此碑是专为记载鲁相乙瑛请在曲阜孔庙设置百石卒史以执掌祭祀之礼而刻的,其时正值东汉永兴元年(153)六月。原碑今存山东曲阜孔庙内。从书法发展的历史来...[继续阅读]
《礼器碑》原是为记述鲁相韩敕于永寿二年(156)修饰孔庙、制造礼器而立的,所以又名《韩敕碑》或《韩明府修孔庙碑》,全称《汉鲁相敕韩造孔庙礼器碑》。全碑不设碑额,碑上文字除正面外,还在碑阴和二侧分别刻上资助立碑人的姓...[继续阅读]
1958年春,河南省南阳市群众整修街道时,在城门里路东掘出此碑,现移存在卧龙岗汉碑亭内。碑身四周皆残损,顶部遣字上的碑穿尚隐约可见,穿内有晕弦痕迹。通高125厘米、宽54厘米、厚12厘米。存字11行,满行23字,共229字,字迹清晰,是建...[继续阅读]
《孔宙碑》额题《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碑》,碑高243厘米,宽133厘米,圆首,穿在额上,穿外有虹状晕缭绕。碑文系隶书,15行,每行28字。碑阴刻62名立碑者姓名,额篆“门生故吏名”五字,汉碑碑阴题额,仅见于此碑。该碑刻立于后汉桓帝延熹...[继续阅读]
汉碑《封龙山颂》在用笔上很近似《石门颂》和《杨淮表记》。圆笔中锋,锋芒内敛而畅达,极富篆书的趣味,突出地表现出宽博、豪放、雄肆的美感。清杨守敬在《平碑记》中谓:“汉隶气魄之大,无逾此。”评价甚高。《封龙山颂》也...[继续阅读]
《鲜于璜碑》立于东汉延熹八(165),碑呈圭形,高242厘米,宽81—83厘米。碑额刻有阳文篆字“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10字,碑阳和碑阴均为汉隶书。碑阳16行,每行35字;碑阴15行,每行25字,计827字,其中损7字。此碑于1973年5月在天津武清出土...[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