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与启蒙主义哲学的诸潮流在康德哲学中被综合并体系化相适应,在启蒙主义美学中论述过的许多问题,也被康德从批判主义的立场重新探讨过了。1764年,在英法美学思想影响下写作《关于美在崇高的感情的考...[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一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与启蒙主义哲学的诸潮流在康德哲学中被综合并体系化相适应,在启蒙主义美学中论述过的许多问题,也被康德从批判主义的立场重新探讨过了。1764年,在英法美学思想影响下写作《关于美在崇高的感情的考...[继续阅读]
众所周知,浪漫主义发端于18世纪末,是以耶拿为中心的一股文艺思潮,并很快在艺术、哲学、宗教等所有精神领域全面展开,成为19世纪的一大精神运动。因此,它所产生的艺术观,并不止是就实际艺术活动而言的艺术思潮,甚至可以说是形...[继续阅读]
康德*虽囿于其批判主义的界限,但在主观上还是承认优秀的、富于创造性的契机。费希特(JohannGottliebFichte,1762~1814)大胆地发展这一契机,试图从自我导出一切客观世界,通过贯彻绝对主观主义,将康德坚持的感性素材和主观形式的二元...[继续阅读]
19世纪初,相对正处于全盛期的德国观念论美学,从实在论立场倡导美学的,是赫伯特(JohannFriedrichHerbart,1776~1841)。他虽未形成完整的美学体系,但属于其学派的齐默尔曼(RobertvonZimmermann,1824~1898)将它体系化了。这种美学否定感觉要素自...[继续阅读]
费希纳(GustavTheodorFechner,1801~1887),从被称为“精神物理学”的心理学立场出发,将来自实验的归纳、记述的研究方法应用于美学,并著有《论实验美学》(ZurexperimentalenAsthetik,1871)。接着,他在其主要著作《美学入门》(VorschulederAsthetik,2T...[继续阅读]
“移情”的思想,早就以萌芽的形态见于赫尔德※和浪漫主义的美学中,但是将这个概念最明确地作为美学上的名词提出的,是R·菲舍尔。以后,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移情说出入美学思潮中,以至里普斯和福尔克特大成了以这个原理为中...[继续阅读]
一19世纪后半期,随着自然科学的长足发展,在一般社会科学中产生了经验主义、实证主义的倾向,艺术也相应地向写实主义※、自然主义※推进,以至脱逸艺术即美这一古典主义艺术观,兴起使仅仅面对艺术的所谓“艺术学”从美学独立...[继续阅读]
新康德派(Neukantianer),认为应将哲学作为严密的学科重新建设,于是返回康德的批判主义精神,试图使它重新发展。它在后期产生巴登学派(西南德意志学派)和马尔堡学派这两大流派,从早期的心理主义倾向转入彻底的罗辑主义方向,同时...[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