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安哥拉出现的文学团体之一,成立于1951年。另外一个重要文学团体是“安哥拉的发现”,1948年成立。当时大诗人和作家都团结在《寄语》杂志周围。1952年出现了“安哥拉文化协会”。1957年《文化》杂志发行。在这...[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安哥拉出现的文学团体之一,成立于1951年。另外一个重要文学团体是“安哥拉的发现”,1948年成立。当时大诗人和作家都团结在《寄语》杂志周围。1952年出现了“安哥拉文化协会”。1957年《文化》杂志发行。在这...[继续阅读]
印度古典文艺理论家。11世纪下半叶克什米尔人。他开始信奉湿婆教,后改信毗湿奴教。他是新护*的弟子,是位韵论主义者,但他的贡献主要在于他所提出的合适论*,建立合适派*。他主要诗学著作有《合适思想论》*、《优美韵律的符志...[继续阅读]
刘熙载*对艺术创作中形象构成的两种基本方法。他在《艺概·赋概》中说:“赋以象物,按实肖像易,凭虚构象难。能构象,象乃生生不穷矣。”这里讲的“按实肖像”,即是指对现实物象的真实描绘,也即是对现实的摹仿、再现;“凭虚构...[继续阅读]
日本俳句用语。暗示作为一种修辞,在古典俳谐中已经存在。但作为一种理论和创作倾向,始于明治维新时代后期。理论上的倡导者为大须贺乙字,创作上的代表为河东碧梧桐。在俳句中不直接去描写本体事物,而是借助他物暗示之法。...[继续阅读]
印度诗学的一个概念。暗示功能是词的第三功能。“Vyanjana”一词的原意是特殊形式的乌烟,这里指诗的隐藏意义或言外之意。当字面功能和引申功能表达各自意义随即消失时,或当字面功能和引申功能无法使人感知另外一些意义时...[继续阅读]
埃及当代文学批评家,主要著作有《萨拉迈·穆萨和阿拉伯良心的危机》(1962)、《阿拉伯小说中的性危机》(1962)、《穆台纳比:纳吉布·马哈福兹文学的研究》(1964)、《我们现代文学中的思想革命》(1965)等。其文学批评主张是:重视作品...[继续阅读]
罗马基督教作家,思想家。他的美学言论大半见于他的神学著作和《忏悔录》。奥古斯丁给一般美下的定义是“整一”和“和谐”,给物体美下的定义是“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再加上一种悦目的颜色”。不过,在他看来,这都是上帝打下的...[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