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称七出,旧礼教对男子休妻的七种规定。见《大戴礼记·本命篇》。其内容是: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不顺父母去,为其逆德。无子去,为其绝后断祀。淫去,为其乱族。妒去,为其乱家。有恶疾去,为其...[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亦称七出,旧礼教对男子休妻的七种规定。见《大戴礼记·本命篇》。其内容是: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不顺父母去,为其逆德。无子去,为其绝后断祀。淫去,为其乱族。妒去,为其乱家。有恶疾去,为其...[继续阅读]
道教用语。指妨害凝性修真的七种恶行。《云笈七签》卷九十一:学贵六合,宜慎七伤:1、带真行伪,淫色丧神;2、外形在道,心抱阴贼,嫉能妒贤,毁慢同学,攻伐师友;3、饮酒洞醉,损气丧灵;4、心忿口诤,瞋喜失节;5、不依科盟,漏泄天真;6、...[继续阅读]
道教用语。指前世与今世的七种因果报应。《云笈七签》卷九十一、《道藏精华录·七部名数要记》:凡施功布德,得生福堂,超越八难;凡好学神仙,念善改恶,得上升玉晨;凡奉师乐道,得飞游五岳;凡贞洁执道,得超三涂五苦;凡博施普济...[继续阅读]
明清之际黄宗羲著。一卷。有清康熙34年(1695)新安张氏霞举堂刻《檀几丛书》本。又载《南雷文案》卷十。揭露和抨击当时不良的社会道德风气。指出:“今通都大邑,青天白日,怪物公行,而人不以为怪,是为大怪。”故仿西汉枚乘《七...[继续阅读]
《墨子》篇名。墨子弟子记述墨子关于国家患难的论述,主要阐发墨家“节用”等思想。篇中指出,国君应具有高尚品德,应以国家整体利益为重,不能只顾自己享受。当国家的防务还有问题时,就不能花钱去修饰自己的宫室;国家遇到灾...[继续阅读]
①儒家提出的人的七种道德情感。《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认为人的七情是天赋的,其活动有善恶之分,所以宜应治情。《礼记注疏》:“七情好恶不定,故云治。”唐韩愈认为,七情“...[继续阅读]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篇名。阐述鉴察人品常易出现的七种缪错。“七缪:一曰察誉,有偏颇之缪(刘昞注:征质不明,故听有偏颇也。);二曰接物,有爱恶之惑(刘昞注:或情同,忘其恶,或意异,违其善也。);三曰度心,有大小之误(刘昞注:或小...[继续阅读]
近代魏源关于道德社会作用的警言。语出《默觚》:“历代亡天下之患有七:暴君、强藩、女主、外戚、宦寺、权奸、鄙夫。”暴君无君德,不讲法度;强藩、女主、外戚、宦官、佛道、权奸,无一不是利用昏君乱世而得逞。鄙夫胸中除富...[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