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水浒传》

一、北宋末年的腐朽政治和宋江故事的流传
北宋末年宋徽宗统治的时代(即十二世纪初1101—1125)的 二十多年、尤其是最后十年,是政治最腐朽、阶级矛盾最尖锐的时 期。徽宗赵佶是一个昏庸荒淫的皇帝,正如《宣和遗事》所描绘 的,私游倡家李师师。自己又是书画家,他一味只图享乐,过其风 流艺术家的生活。建造宫苑花园,搜刮天下奇花异石,奉命者骚 扰百姓,无所不至。他不务政治,任用六贼(六贼是陈东所称呼 的),搜刮财物。六贼者,蔡京、王黼做宰相,巧立法令,刻剥人命; 阉人童贯做上将,虚夸军功,浪费犒赏;阉人梁师成掌代写御笔号 令,出卖官爵;阉人李彦掌括公田,任意指民田良田为荒地,充作 公田;朱勔掌花石纲,专搜东南(江浙)奇花异石,运往东京。六贼 累积大量私有赃物,豪富惊人。人民遭受的痛苦无处申诉。宣和 时京西一带饥荒,人相食。李彦不顾饥荒,在京东西照旧括田,发 民夫运奇物进贡,民夫多自缢车辕下。朝廷视民命系草芥那样微 贱,人民也就对朝廷痛心疾首,像仇雠那样怨恨。
在这样残酷的剥削下,人民纷纷起义。据《中国通史简编》记 载:“有方腊在睦州,攻陷六州五十二县;张万仙在东京,有众五 万;贾进在山东,有众十万;高托天在河北,有众十余万;宋江在淮 南,转掠十郡。”
宋江是北宋末年一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这支军队是流动 的武装部队。宋江三十六人的根据地是苏北(最大的可能是由一 个贩私盐的集团扩大而成的)。流动打夺山东、河南一带城池(转 掠十郡)。宋江和梁山泊没有关系。
梁山泊(泺)在山东济州、郓州一带,乃黄河决口汇而成泊。 自后晋开运初(944年)至北宋熙宁十年(1077)共130余年,黄河凡 三次决口,遂使汴、曹、单、濮、郓、澶、济、徐所灌之水汇而为一,梁 山泊面积乃至周围达八百里。其地本渔民所出没。《宋史·任谅 传》载,徽宗时,眉山任谅“提点京东刑狱。梁山泺渔者习为盗,荡 无名籍。”《宋史·许几传》:“郓州梁山泺多盗,皆渔者窟穴也。”李 彦掌括公田,任意指民田良田为荒地,充作公田,起初行于京东 西,后来推行到山东。《宋史·杨戬传》载,杨戬在政和四年(1114) 为侵夺公田,设立“西城所”,也把梁山泊收为“公有”,向来济、郓 数州的人民,本是赖蒲鱼之利以为生的,这时要出很高的税额,漏 税者以盗处罚。对于沿湖各县的剥削,在经常赋税之外,每县增 租年十余万贯,水旱皆不得免。《水浒传》中三阮所谈,乃是当时 真实的情况。
梁山泊在宋徽宗时代前后,为渔民聚义的地点,但是否为宋 江等三十六人的根据地,史无明文。
北宋后期,全国垦田的六分之五是官田和官僚大地主的田, 不负担赋税的。全部田赋的负担落在耕种不到六分之一的垦田 的贫苦农民肩上。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是佃农。各州县“以 衙前主官物,以里正、户长、乡书手课督赋税,以耆长、弓手、壮丁 逐捕盗贼。……县曹司至押录,州曹司至孔目官,下至杂职虞候、 揀搯等人,各以乡户等第定差。”“役之重者,自里正、乡户,为衙 前,主典府库,或辇运官物,往往破产”(《宋史·食货志》)。诸县以 第一等户为里正,第二等户为户长(有力赔负之故)。如役户逃 亡,官府迫使里正户长赔累,轻则倾家荡产,流配远方,重则丧失 性命。这说明《水浒传》中晁盖、宋江之辈如不劫生辰纲、不杀阎 婆惜,也只有跟逃亡户一起,参加起义队伍。朱仝、雷横等则为逐 捕盗贼的弓手之长。
正史及野史记载宋江材料不多,零碎片断,且有矛盾冲突之 点,约略言之:
宋江被称为淮南盗,同时又被称为河北剧贼、京东贼,又有 “宋江起河朔”、“山东盗”的说法,可知宋江横行在河朔、山东、京 东、淮南,地点并不固定,乃是流动性的武装部队,官军对他没有 办法。
《宋史·侯蒙传》:“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 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清溪盗起,不如赦江, 使讨方腊以自赎。”
《宋史·徽宗纪》:宣和三年(1121)二月,“方腊陷处州,淮南盗 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 张叔夜招降之。”
张叔夜招降,是伏兵诱战。宣和三年春夏间,宋江等由沐阳 将至海州。海州守张叔夜遣人侦察其所向,见其径趋海滨。“劫 巨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 诱(一作使)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 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贼副(一作副贼),江乃降。”(《宋史·张 叔夜传》)同年十二月十九日,宋徽宗有一道御笔诏书说:“河北群 贼自呼赛保义等,昨与大名府界往来作过。”(《宋会要辑稿》兵十 二卷二十七页)既称“赛保义”,或与宋江有关,是否宋江余党未全 捕获?
睦州方腊起义在宣和二年(1120)。宣和三年四月,被讨平。 宋江有没有参与征讨方腊之役,历史家尚未论定。根据《三朝北 盟会编》五十二引《中兴姓氏奸邪录》有“以贯为江浙宣抚使,领刘 延庆、刘光世、辛企宗、宋江等军二十余万,往讨之”之文;根据《东 都事略十一·徽宗纪》,宣和三年四月,童贯以其将辛兴宗,与方腊 战于清溪,擒之,五月,宋江就擒。
1939年陕西省府谷县出土了一块折可存的墓志铭(宋故武功 大夫河东第二将折公墓志铭,华阳范杰书撰)云:
公讳可存……宣和初……方腊之叛,用第四将从军。诸 人藉方玄以推公,公遂兼率三将兵,奋然先登,士皆用命。腊 贼就擒(1121年4月),迁武节大夫。班师过国门,奉御笔捕 草寇宋江,不逾月继获,迁武功大夫。
折可存《宋史》无传。《杨震传》中谓可存问计于震,生得吕师 囊等。另据《泊宅编》,吕师囊、陈十四公等略温、台诸县,四年三 月,讨平之。
是则可存班师过国门当在宣和四年(1122)之五、六月,其不逾 月继获宋江,更应在此以后。此说与《张叔夜传》显相牴牾,莫知 所从。
最大的可能性是:宋江为张叔夜诱降后,加入征讨方腊队伍, 使立功自赎,而方腊平后,即用阴谋擒杀之。

宋江的史事,因史料缺乏,尚未能下正确之结论。但《水浒 传》所写是取材于人民口头所流传的宋江故事,同正史上的宋江 又当分别开来看的。
宋江横行齐魏,其才过人。在北宋末期,人民不堪腐朽、黑暗 的统治势力,他领导着一支反抗贪官污吏、为老百姓抱不平的武 装部队,冲州撞府,官军无可奈何。最后他归降朝廷,并且“立了 功”,为童贯所暗害而擒杀。这三十六人的英雄故事,流传于人 口。不但故事流传,并且形于像赞。
周密《癸辛杂识续集》记南宋画家兼文学家龚开作《宋江三十 六人赞并序》云:“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不足采著。虽有高如、李 嵩辈传写,士大夫亦不见黜。余年少时壮其人,欲存之画赞。”传 写指临摹,高如、李嵩乃画家。
南宋时期,太行山是汉族人民自卫抗金的游击部队、称为忠 义军的一个根据地。《三国志平话》把刘备、关羽、张飞说成曾经 到太行山落草,所以宋江等英雄故事在南宋说书人的口头流传 下,也有了三十六人出没于太行山、梁山泊两地的这个说法。龚 开的“赞”,称卢俊义“风尘太行”、张横“太行好汉”、穆弘“出没太 行”等等。据龚开“画赞”,似英雄活动的地区在太行山。
熊克《中兴小记》说:自靖康以来,中原之民不从金者,于太行 山相保聚。初,太原张横者,有众二万,往来岚宪之境,岚宪知州、 同知领兵一千五百人入山捕之,为横所败。两同知俱被执。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贼史斌据兴州,僭号称帝。斌 本宋江之党,至是作乱。
《三朝北盟会编》引《靖康小雅》:招安巨寇杨志为边锋,首不 战,由间道径归。
王象春《齐音》:金人薄济南,有勇将关胜者,善用大刀,屡陷 虏阵。及金人贿通刘豫,许以帝齐,豫诳胜出战,遂缚胜于西郊, 送虏营,百计说之不降,骂贼见杀,且自啖其睛。
《宣和遗事》抄录若干小说成文,显得很凌乱,说“晁盖等八个 劫了生辰纲,同杨志等十二人,共有二十个结为兄弟,前往太行山 梁山泊去了”。太行山与梁山泊距离很远,实在是南宋人口头所 流传的宋江故事,是多种方式而没有得到整理统一的现象。但是 《宣和遗事》的短短记录,显出了水浒故事在南宋时期流传着的一 个轮廓。
后来太行山英雄与梁山泊英雄合流。李玄伯百回本《水浒传 序》上说明此事。聂绀弩《水浒是怎样写成的》一论文(《人民文 学》1953年6月)推演此说。他说把宋江和梁山泊结合怕是元代 的事。元陈泰《所安遗集补遗·江南曲序》云:
余童时,闻长老言宋江事,未究其详。 至治癸亥秋九 月十六日,舟过梁山泊,遥见一峰,嵲雄跨。 问之篙师,曰, 此安山也。昔宋江□事处,绝湖为池,阔九十里,皆蕖荷菱 芡。相传以为宋妻所植。宋之为人,勇悍狂狭,其党如宋者 三十六人。至今山下有分赃台,置石座三十六所。俗所谓来 时三十六,归时十八双,意其自誓之辞也。始予过此,荷花弥 望,今无复存者,唯残香相送耳。因记王荆公诗云:“三十六 陂春水,白首相见江南。”味其词,作《江南曲》以叙游历,且以 慰宋妻植荷之意云。
宋江起义本为流动性的武装力量。人民口头传说把他结合 到太行山。因为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太行山是抗金武装民兵 的根据地。
据《中国通史简编》说:太行山民兵为表示对国家的血诚,面 上自刻“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因此王彦部都号“八字军” (据《三朝北盟会编》,王彦,河内人。部下面刺八字,招集忠义民 兵。未提太行山)。
《宋史·岳飞传》:“六年,太行忠义军梁兴等百余人慕飞义,率 众来归。”
《三国志平话》有刘关张在太行山落草、受招安事。皆受北宋 末年、南宋初年忠义军以太行山为根据地的影响。《忠义水浒传》 的名称也有受此影响的因素。
《宋史》有忠义军、忠义社、忠义巡社等名称,这是人民武装勤 王御侮、民族意识的表现。
但是,宋江的故事原是一个阶级斗争的故事,虽然在某一时 期与民族抗争意识结合,而它的本来的阶级斗争的内容仍不可湮 没。把淮南、齐鲁、楚海州的流动武装力量硬说成在太行山,于地 理亦不合。参《宋史》任谅、杨戬、蔡居厚传,梁山人民有英勇抗 争,反抗统治者的严刑峻法。一定有人民口头流传的梁山泊英 雄,或系三阮、杜迁、宋万等,与宋江故事又相结合。
《宣和遗事》这部书的写作年代,应该是宋末元初。它是抄录 若干种野史与小说成书的。其中所保存的有杨志卖刀、晁盖智取 生辰纲、宋江杀死阎婆惜、受玄女天书、收呼延绰、三十六人聚义、 受招安、平方腊。这一段书,有些地方叙述较详,有些几句话带 过。给我们一个《水浒传》的轮廓,是南宋人街谈巷语宋江传的大 略。
《醉翁谈录》载:“言石头孙立、戴嗣宗,此乃谓之公案。青面 兽,此乃为朴刀局段。言花和尚、武行者,此为杆棒之序头”。《醉 翁谈录》所记的公案、朴刀、杆棒中的水浒人物的故事是小说家所 说,说明后来的《水浒传》数十万言乃至一百余万言,是由小说家 话本的朴刀、杆棒、公案一派演化发展而来,非出讲史。除了南宋 人讲说外,北方金人统治下,亦必有之。到了元代,演说水浒故事 的话本,应该是存在着的。不过没有保存下来。而元人杂剧中, 却有近三十种的水浒戏,有关于李逵、宋江、鲁智深、武松、燕青、 花荣、杨雄、张顺、王矮虎等人的戏剧情节,尤以李逵戏为多,塑造 他的性格尤为突出。今保存有十种(可能有明初人撰作在内),加 上周宪王两种,共十二种。这是水浒故事的一大发展(有闹元宵、 劫法场等大情节)。
南宋国势很弱,人民口头流传着宋江故事。到了元代,阶级 矛盾十分尖锐,人民歌颂梁山泊英雄,说梁山泊英雄的保境安民、 替天行道。人民遭受迫害,希望跑到梁山去诉说,有梁山英雄替 他们报仇,尤其喜欢李逵那样见义勇为的人物,都有其特殊的原 因。
这充分说明水浒故事在宋元社会里得到发展生长的缘由。
二、《水浒传》的作者问题与繁简各本
综前所述,宋江故事在南宋时代即为人民所乐道,见于街谈 巷语。说话人的公案小说、朴刀杆棒小说中讲说了孙立、戴嗣宗、 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的零碎片断故事。到宋元之间的《宣和遗 事》,有杨志卖刀、晁盖等取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三十六人聚义 的故事。元剧中有黑旋风、燕青、杨雄、武松、花荣等零碎片断故 事。有闹元宵、劫法场、征方腊等大关目。在元代,宋江故事结合 了太行山与梁山泊,有“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的说法。
民间的英雄传说得到文人的加工整理,编成《水浒传》这样一 部大书。成书的年代在元末明初,时间距离北宋末年有二百五十 年之久。
《水浒传》称“传”,而不称“平话”或“演义”,因为集合小说材 料所编,非敷衍正史的。古本的《水浒传》,每回书前,各以妖异语 引其首,为致语或入话,也夹杂许多诗词,是小说词话体。是话 本,不过采取了长篇形式。
《水浒传》的作者,相传为二人。一为施耐庵,一为罗贯中。 明代所刊一百十五回本《忠义水浒传》,题东原罗贯中编辑 (东原在今山东东平、泰安两县地方,贾仲名《续录鬼簿》称罗为太 原人,或为东原之误)。
高儒《百川书志》:“《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 罗贯中编次。”
胡应麟曾见一小说序云耐庵“尝入市肆细阅故书,于敝楮中 得宋张叔夜擒贼招语一通,备悉其一百八人所由起,因润饰成此 编”(《笔丛》四十一)。
胡应麟谓罗贯中为施耐庵门人,施为罗之师。
明·郎瑛《七修类稿》二二:“《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本 贯中所编,予意旧必有本,故曰编。《宋江》又曰钱塘施耐庵的 本。”
凡此皆明万历年间及万历以后人所说。《水浒传》之有刻本 及流传亦在嘉靖万历年间。
李卓吾(万历年间人)《忠义水浒传序》云:“施、罗二公,身在 元,心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是故愤二帝之北狩,则称大破 辽以泄其愤;愤南渡之苟安,则称灭方腊以泄其愤。”
周亮工《书影》:“故老传闻罗氏为《水浒传》一百回”,“又传为 元人施耐庵作”。
一百二十回本新镌李氏藏本《忠义水浒传全书》引首下题“施 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
是施在罗前。
鲁迅先生相信简本在繁本前,作者应为罗贯中,说施“名及事 迹,皆不可考,或者实无其人,乃撰作百回本(繁本)所依托”。
施罗二人同为元时人。郑振铎所藏天都外臣序百回本《水浒 传》(不曰“忠义”)序文云:“洪武初,越人罗氏,诙诡多智,为此书, 共一百回,各以妖异之语,引于其首,以为之艳。嘉靖时,郭武定 重刻其书,削去致语,独存本传”云云。则但称罗。
《水浒传》与《三国演义》笔调作风大异,出罗贯中一人手笔未 必可信。而施耐庵的为人又隐约难明。
这样伟大的小说,作者是谁,竟不能论定。作家出版社以《三 国演义》归罗,而以《水浒传》归施。

明本题施耐庵为钱塘人。民国初年胡瑞亭作《施耐庵世籍 考》,说施耐庵是兴化县人。
《文艺报》74期(1952年)载有《施耐庵与〈水浒传〉》(刘冬、黄 清江作)及《施耐庵生平调查报告》(丁正华、苏从麟作)两文。谓 苏北兴化县、大丰县曾有施耐庵的坟墓和祠堂。大丰县白驹镇有 施家舍,村上人云是施耐庵的后代。祭祖神主书云:“元辛未进士 始祖考耐庵府君之位。”《兴化县续志》载:淮安王道生作施耐庵墓 志,谓公讳子安,字耐庵,生于元贞丙申岁,为至顺辛未进士,曾官 钱塘二载,以不合当道权贵,弃官归里,闭门著述。殁于明洪武庚 戌岁,享年七十有五。公之著作,有《志余》、《三国演义》、《隋唐志 传》、《三遂平妖传》、《江湖豪客传》(即《水浒传》)。每成一稿,必 与门人校对,以正亥鱼,其得力于罗贯中者尤多。
《兴化县续志·文苑》中尚有传,谓耐庵名耳,白驹人。元至顺 辛未进士,与张士诚部下卞元亨友善,卞荐之士诚,屡聘不至。士 诚造其家,耐庵正在邻为文,作《江湖豪客传》。士诚促驾,施以母 老辞。
调查得些材料,但均不能证实。其中颇多矛盾冲突之点。耐 庵为元辛未进士,尤属难信。一般的小说话本是书会中人所编, 如《水浒传》一百二十回本一百十四回云:“看官听说,这回话都是 散沙一般。先人书会留传,一个个都要说到,只是难做一时说。” 又四十六回,记石秀杀奸僧事,有《临江仙》一调,白云:“后来书会 们备知了这件事,拿起笔来,又做了这支《临江仙》词。”(此段百二 十回无之,见李玄伯百回本,孙楷第引)施、罗二人当为书会中人 物。
总结上面所说,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于淮南、山东、京东、河 北,领导着一支农民起义军,是北宋末年的史实。十二世纪初,在 南宋时代,南北两方都有宋江等英雄传说,为小说家所乐道,传诵 人口。到了元蒙时期,出现了许多水浒英雄的剧本,可能还有小 说话本,不止一种,没有统一成一部大著作。到了元末明初,有施 耐庵与罗贯中两位通俗文艺作家,对流传的水浒故事,加以整理、 安排,创造性地写成《水浒传》这样一部长篇章回小说。这二人都 住在杭州,是同时代人,照旧本所题,施前而罗后。作为施创作于 前,罗重编于后较为妥当。
施罗原本今虽不得见,内容可以推测。从误走妖魔起至一百 零八人聚义于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止为一段。受招安后,征辽、征 方腊,至水浒英雄或死亡、或归隐,而宋江为宋朝廷所毒死,以魂 聚蓼儿洼作结。施罗原本,每回书前往往有致语(即入话)(以妖 异语引其首),中间加入诗词亦多。为小说体而演成长篇者。于 是人民口头流传的水浒故事,经过天才的文艺作家的加工创作, 给予一个完整的结构与突出的人物描写。我们认为征辽一段是 施罗所加的,根据是李卓吾所作《忠义水浒传序》,也有《水浒传》 中内在的证据。施罗增插征辽一段,是提高水浒英雄的地位的, 在元代统治下,表现了一定的反抗意识。他们写宋江等为朝廷出 力而被谋害,比之《宣和遗事》写宋江封节度使的结局,更合于现 实主义的精神。
十四世纪的原本《水浒传》没有传下来。我们所说各本均出 于十六世纪以后。
现存《水浒传》版本共有四类:(1)简本,有一百十五回、一百 十回、一百二十四回等各本;(2)繁本一百回本;(3)繁本一百二十 回本;(4)繁本七十回本(即金圣叹删节本)。内中繁本一百回本 的内容与施罗原本合,语言上有润饰加工。简本一一五回或一二 四回等刊本较后,增插征田虎、王庆二段,恐非施罗所原有(乃是 据《宣和遗事》的“因此三路之寇悉得平定”一句而敷演者。《宣和 遗事》所谓“三路”指上文淮阳、京西、河北三路,皆在宋江指挥之 下者)。论到繁简两类《水浒传》,何者为先,很难论定。论增插征 二寇则百回本在前,惟简本亦有接近原本处。如一一五回本云董 将士将高俅荐于苏学士;繁本则为小苏学士。苏轼为是,苏辙非。 如简本只是节录繁本,俗人所作,恐不易作如此的改订。杨定见 一二○回最后出,亦增田、王,而于简本又不同(一二○回本刊行 于十七世纪,简本亦刊于十七世纪中)。乃是施罗以后,增加部分 多而定为定本的。金圣叹腰斩水浒,只存七十回。其所割部分, 别有《征四寇》一书流传。

《水浒传》繁本有百回本与一百二十回本两种。另有七十回 删本。
百回本出明嘉靖年间郭勋家。郭为明世宗朝武定侯,号好文 多艺。今新安所刻《水浒传》善本,即其家所传云。前有汪道昆 (字伯玉,号太函、南溟。万历时徽州人)序,托名天都外臣。有梁 山聚义及征辽、征方腊。
李卓吾批本,百回本。已有征辽。惟未移置阎婆惜事,书存 日本。王古鲁有照片。“天都外臣序”本已移阎婆惜事。
所谓移置阎婆惜事,李卓吾批本百回本和一百十五回本,刘 唐下书别宋江回梁山去后,接着宋江遇见王婆和阎婆子,阎婆子 因阎公死了,要宋江施一具棺材。宋江便取五两银子与了阎婆。 宋江娶阎婆惜事在刘唐下书以后。郭武定本移置此事,刘唐下书 后紧接宋江杀阎婆惜事。宋江娶阎婆惜在刘唐下书前,如此更为 合理。因为从宋江周济阎婆,娶阎婆惜,到杀阎婆惜,其间至少有 几个月,晁盖的书信不应该常留在招文袋内。施罗原本所以如 此,因为一个故事情节完了,接写另一个故事,中间联络尚欠周密 之故。
又周亮工《书影》云:“故老传闻,罗氏为《水浒传》一百回,各 以妖异语引其首。嘉靖时,郭武定重刻其书,削其致语,独存本 传。金坛王氏小品中亦云此书每回前各有楔子,今俱不传。”
可见罗氏原本当为说话人作为底本用处,因而有“入话”。郭 氏定本删去此类枝节。其他必当有改动处。
郭勋卒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而天都外臣序本刊于万历十 七年(1589),在郭氏死后四十年。
王古鲁云,他所见日本藏百回本是李卓吾批本之真本,未移 阎婆惜事,应为最古之本。此本亦为繁本。而一百十五回本(《英 雄谱》本)现未移阎婆惜事,则简本之来源亦古。
巴黎图书馆尚藏有钟伯敬批评《忠义水浒传》一百回本。序 文有云:“嘻,世无李逵,令哈赤猖獗辽东,每诵秋风思猛士,为之 狂呼叫绝。安得张、韩、岳、刘五六辈,扫清辽蜀妖氛,剪灭此而后 朝食也。”此类文章触清人忌讳,故钟本少传于后。李玄伯本应同 钟本。阎婆惜事已移置,则亦出郭本。(按:钟伯敬死于1624年, 未及见李自成、张献忠事,不知辽蜀之蜀,抑何所指,疑钟序亦明 末时人所伪托也。)
百回繁本,有此三种不同之刊本。
繁本之一百二十回本,为新刊李氏藏本《忠义水浒传全书》。 招安后有征辽,征田虎、王庆,征方腊。为《水浒》全本。盖与简本 各本内容相同,而文章细腻同百回本,加征田虎、王庆。杨定见所 定,托名李贽。杨自称为李氏弟子云。
删本。金圣叹批本(贯华堂本),只楔子加七十回,为七十一 回本。有卢俊义噩梦。
《征四寇》本。以金氏所删者单列成书。

简本有以下五种:
(1)《新刊京本全像忠义水浒传》,明万历年间书林余氏(余象 斗)双峰堂刊本,增插征田虎、王庆。全书约为二十四卷,一百二 十回。巴黎图书馆藏残本。
(2)五湖老人评刻三十卷本,繁简斟酌,合郭本与余本。
(3)一百十五回本,《英雄谱》本,不分回,只分卷,明崇祯年间 熊飞作序,与《三国》合刊,又名《汉宋奇书》。
(4)一百十回本,《英雄谱》本,同上。日本有传本。
(5)一百二十回本,光绪坊间重刊。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四十一:“余二十年前所见《水浒传》 本,尚极足寻味。十数载来,为闽中坊贾刊落,止录事实;中间游 词余韵,神情寄寓处,一概删之,遂几不堪覆瓿。复数十年,无原 本印证,此书将永废。”
据胡氏则繁本在简本前。惟鲁迅先生则认为简本应在繁本 前。如百十五回简本,其成当先于繁本,以其用字造句多有差违, 倘是删存,无烦改作也。
又鲁迅先生疑《水浒》旧本招安后即接征方腊,同《宣和遗 事》。而加入征辽,亦非郭本所加。又他疑简本近罗贯中原本。

今作家出版社印行两本:
(1)七十一回本。用金本而校回其所改坏者,删噩梦。
(2)百二十回本。用杨定见本,而前百回用天都外臣序本校 改。
我们认为施罗二公之原本《水浒传》大致轮廓应为水浒英雄 出身经历至梁山泊英雄聚义排座位为顶点,下接受招安,征方腊, 遇害为收结。至征辽,征田虎、王庆,有无,则不可知。文章应比 今本为简略。惟主题思想、人物性格则均已决定。
三、《水浒传》是反映农民起义的小说
《水浒传》是以描写北宋末年的一次农民起义为主题的长篇 小说。尽管《水浒传》里所写的宋江和北宋末年的宋江出入很大, 不过作者所描写的北宋末年的社会生活是真实的。《水浒传》直 接描写当时的现实政治,直接描写当时的社会生活,直接描写当 时的阶级斗争。《水浒传》以火一般的愤怒之情揭露了当时封建 统治阶级怎样欺压良民、迫害人民的暗无天日的罪行。
《三国演义》是作家根据演史家的话本对证正史及野史材料 编写的。虚实相生,真人真事还是比较多的;而《水浒传》则是根 据人民口头所传的宋江等水浒英雄的故事,正史的材料很少,更 允许小说家的自由创造。
在正史上有“淮南盗宋江,转掠十郡”、“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 齐魏,官军莫敢撄其锋”的史实。宋江所代表的武装力量,是农民 反抗地主阶级残酷剥削的力量,并不是其他的力量。是因为北宋 末年有李彦、杨戬、朱勔等攘农民的田地作为公田,把湖荡的蒲鱼 之利收归统治阶级所有,无限制地搜刮民财,以致民不聊生,起而 为“盗”为“寇”。封建时代的基本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 矛盾。尽管宋江和梁山泊英雄的一部分不是农民阶级出身的,这 些英雄人物和起义的农民群众是不能割裂开来看的。这些英雄 人物只要是和农民群众在一起举行起义,只要他们的斗争是属于 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那么,写这些英雄人物的这种斗争,也就是 写农民群众的斗争。在元曲里提到“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 在《水浒传》里也说到各个山头,除梁山泊外,绿林好汉所聚会的 地方有少华山(第二回)、桃花山(第五回)、二龙山(第十七回)、清 风山(第三十三回)、对影山(三十五回)、饮马川(四十四回)、登云 山(四十九回)、白虎山(五十七回)、芒砀山(第五十九回)等。聚 义地点的基本群众是没有土地的农民。《水浒传》着重描写了几 个英雄人物,为官司所逼,上山落草。他们加入了农民队伍,为了 农民利益而斗争。劫富济贫,替天行道,消除阶级的不平,主要是 为了农民的利益的。所以《水浒传》真实地反映农民起义的情况。 把宋江故事作为材料,人民口头创作和文艺家的加工制造的这一 部大书,带有典型性和概括性。不是个别的一次农民起义,乃是 历史上农民起义的概括描写。
《水浒传》第十五回,阮小五道:“如今那官司,一处处动弹便 害百姓。但一声下乡村来,倒先把好百姓家养的猪、羊、鸡、鹅尽 都吃了,又要盘缠打发他。如今也好教这伙人奈何。那捕盗官司 的人,那里敢下乡村来。若是那上司官员差他们缉捕人来,都吓 得尿屎齐流,怎敢正眼儿看他。”阮小二道:“我虽然不打得大鱼, 也省了若干科差。”阮小五道:“他们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司。 论秤分金银,异样穿绸锦。成瓮吃酒,大块吃肉。如何不快活! 我们弟兄三个,空有一身本事,怎地学得他们?”这里说出了统治 政权的苛捐杂税,压迫人民,使人民不得不反抗,因而上山落草, 入湖聚义。三阮是渔民,属于农民阶级,代表劳动人民的思想感 情。第十六回,白胜挑着酒桶唱:“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 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首民歌道出了劳动 人民与剥削阶级的苦乐悬殊,深刻地指出阶级矛盾和阶级不平。 第四十九回描写了地主阶级分子毛太公讹诈猎户解珍、解宝的情 景。《水浒传》写梁山英雄三打祝家庄,祝家庄代表大地主的武装 势力。
水浒英雄属于农民阶级出身的有李俊(梢公),阮小二、阮小 五、阮小七(渔户),石秀(卖柴的),解珍、解宝(猎户),燕青(奴 仆),王英(车脚夫),童威、童猛(贩私盐),陶宗旺(田户),邹渊、邹 润(闲汉),白胜(闲汉);手工艺者有雷横(铁匠),凌振(炮手),金 大坚(刻碑匠),孟康(打船匠),侯健(裁缝),郑天寿(银匠),汤隆 (铁匠);小商人有燕顺(贩羊马),吕方(贩生药),郭盛(贩水银), 曹正(屠户、酒家),朱富(酒家),孙新(酒家),顾大嫂(酒家);其他 如安道全(太医),皇甫端(马医),公孙胜(云游道士);其他军官、 衙吏、押狱、刽子手等。总之,出于社会下层占十之八九。只有卢 俊义、柴进等极少数人属于富贵的阶级。
在历代农民起义群众中允许有非农民成分的人参加在内,这 也是事实。这些人的共同之处是有武艺、有义气,紧密的团结。 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除了有武艺以外,还需要有智谋,有魄力。 《水浒传》的领袖人物是为人公正的晁天王晁盖,江湖上知名的及 时雨、呼保义宋公明,智多星吴用,入云龙公孙胜,玉麒麟卢俊义 等。第三十九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西江月》云:“他年若得报冤 仇,血染浔阳江口。”又有诗云:“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 夫。”隐然以农民起义领袖自居。这些人中,不乏知识分子。没有 知识分子参加,农民起义不会成功。
《水浒传》描写了市民阶层人物和农民阶层人物的大团结。 被压迫者的大团结,展开了对统治者的武装斗争。具体地描写了 “官逼民反”,英雄好汉逼上梁山,以及“盗亦有道”,“劫富济贫”, 专杀滥官污吏,扫除地方上的恶霸,保护善良的人们。乃至于自 己组织一个社会,竖立起“替天行道”的旗帜,反对奸臣,反对朝 廷,乃至于“兀自要和大宋皇帝做个对头”(三十九回)。在政府统 治区进行了好多次游击战争,不止一次地打退了官兵,最后还粉 碎了童贯率领的十万人和高俅率领的十三万人的围剿大军(第七 十六回至八十回)。
《水浒传》的主要部分,它的精华是在前边的七十一回,到梁 山泊英雄排座次为止。《水浒传》的理想社会,是乌托邦的平等社 会。梁山泊实际上已成为一个初级性的农民政权。梁山泊的纪 律严明,在自己统治范围内,已经开始“保境安民”。例如扬子江 边一个老人(王六定的父亲)说:“他山上宋头领,不劫来往客人, 又不杀害人性命,只是替天行道。”“老汉听得说,宋江这伙端的仁 义。只是救贫济老,那里似我这里草贼。若得他来这里,百姓都 快活,不吃这伙滥污官吏蒿恼。”听了王定六父亲的话,张顺道: “宋头领专以忠义为主,不害良民,只怪滥官污吏。”一席对话,道 出了梁山农民政权的真实情况(第六十五回)。
《水浒传》概括地写出了在封建社会里——在特定的宋元社 会这一个历史阶段,当时市民阶层已经有力量,同时又是被压迫 者——农民起义的真实情况,也为后来的被压迫阶层指点了出 路,树立农民起义的良好组织的典范。也是积极的浪漫主义和写 实主义手法融合的结晶。
至于小说里直接写农村生活和农村面貌的地方,确乎很少。 精彩的部分是写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如何被逼到梁山聚义的过程。 作者自己以及宋元说话人的出身是市民阶层,所以对于市民生活 最熟悉。
宋元白话话本小说,是平民文学,属于人民的文艺。它们的 根深入群众当中,为群众所理解,并为他们所喜爱,但是内中最富 于人民性的是《水浒传》,它代表了人民的爱和憎。演史一派的 《五代史》、《三国演义》等故事也能引人入胜,但是先代故事,不够 接触现实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小说一派说烟粉、灵怪、传奇、公案、 朴刀、杆棒,接触人民的现实生活,但篇幅短,力量不足,而且捏合 故事,以消遣为主,以情节离奇、曲折,娓娓动听为主,属浪漫传奇 性质。《水浒传》合演史、小说两家之长,都是人的故事,不是鬼的 故事;不谈爱情,只谈英雄。所写都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 好汉故事。他们有组织地反抗朝廷,专杀官兵,保护老百姓。他 们是锄奸扶善、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一班好汉。他们身上寄托 着人民的理想。《水浒传》暴露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强烈的反 抗性。
聂绀弩在《论〈水浒〉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逐渐提高的》(《人 民文学》1954年5月)一文中说:“差不多两千年前,《史记》的作者 司马迁,如火如荼地描写过陈涉、吴广等揭木斩竿的起义,把下层 的朱家、郭家等游侠之士捧上了历史舞台,以无限同情塑造了一 个起义失败的英雄巨像——项羽,给以后人民作家开辟了广阔的 道路。但司马迁以后,这样的英雄们常常被埋没,被抹煞,被歪曲 或者被写得奄奄无生气了。《水浒传》直接上承司马迁的人民性 的传统,又打破了史书真人真事的局限性,把从北宋末年起两百 多年间在民间传说着的各种起义的人物和故事,汇集成为一部大 书,一个整体。它不止是北宋末年一次农民起义的反映,也不止 是北宋末年以后两百多年的起义人物和故事的汇集,而是历史上 的人民,现代人民祖先反抗压迫者的战斗史,是司马迁以后差不 多两千年间无数农民起义的缩影,是那些起义的唯一的、高级意 义的忠实和正确的反映。”
聂绀弩说明了《水浒传》这部小说的基本性质,说明了文艺作 品的概括性,也说明了像《水浒传》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是承继着 司马迁那样一位大史家的优良的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的。可以 补充说明的是,文艺作品的概括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的。 《水浒传》是通过北宋末年的一次农民起义,通过宋江故事,梁山 泊英雄聚义的这一个人民口头相传的故事来表现在封建时代的 屡次农民起义的真实性的。有其特殊性和概括性。宋江起义和 陈涉起义有共同之点也有特殊不同之点。水浒人物活动在一个 特定的社会环境里。《水浒传》写出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通过《水浒》的人物形象,我们认识了宋代的社会,也认识了封建 社会的本质。现实主义的文艺作品是反映社会发展道路和规律 的。
司马迁的《史记》固然是伟大的著作,但是他的主要部分是写 了帝王将相统治阶级的生活。《水浒传》不然,主要是写了下层社 会的生活,下层阶级的人们的思想感情。读《水浒传》比读《陈涉 世家》、《游侠列传》、《刺客列传》,觉得内容更其充实,描写更其详 细,更能激动、鼓舞人民的感情。《水浒传》的语言是宋元社会的 人民语言,从中看到了从宋代以来说话人的伟大成就,也看到了 施耐庵、罗贯中那样的天才文艺作家的伟大成就。
四、《水浒传》所描写的宋代社会
现在我们讨论到《水浒传》的现实主义风格。《水浒传》具体 地真实地描写了宋代社会。我们读这部小说,比之读有关宋代的 历史书更其能够认识、了解宋代社会的真实面貌,人民生活的细 节。在这一点上,它们的真实性超过了《三国演义》。
《水浒传》以北宋末年的社会为背景,说话人及作者生活在南 宋以后到元末明初的一个时代里,距离故事发生已经有二百五十 年左右。但由于说书艺术的进步和作者的知识广博,不脱离历史 真实。例如第八回写林冲发配,酒保称董超为董端公。书上说 “原来宋时的公人都称呼端公。”这等于史学上的小考据,说明说 书人和小说作者具备历史知识。故老传闻,书会流传,都不马虎 的。当然在《水浒传》里,地理方面有点乱,主要由于故事传说的 不统一,由分散而总合,所以有些缺点。个别缺点是有的,但总的 看来,反映宋代的社会情况,极为真实。
《水浒传》描写了京都(七十二回宋江看灯、李逵闹东京),大 名府(北京)、延安府,州县(沧州、江州、青州、郓城县、阳谷县、清 河县等),地主庄园(祝家庄、孔家庄、毛太公庄等),农村(史家村、 东溪村、碣石村等),山岭(少华山、五台山、桃花山、二龙山、登云 山、对影山等),山岗(景阳岗、翠屏山等),山道水边(赤松林、十字 坡、孟州道、飞云浦等),寺院(五台山文殊院),道观(瓦罐寺、二仙 山紫虚观),妓院(李师师家),酒楼,茶坊,旅店,黑店,囚狱,天王 堂,渔船,军寨(清风寨等)。
《水浒传》写风俗有农村聚族而居、抢亲、火葬等。
《水浒传》反映出民间的尚武精神。下层社会人都有些武艺, 女性也有武艺高强的。宋代重文轻武,一般说来武人是被压迫 者,英雄好汉空有一身本事,不得出头。
小说所指出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着重写贪官污吏官逼民 反的社会现实。
《水浒传》写统治阶级的腐朽。上自徽宗、蔡京、童贯、高俅、 蔡京的女婿梁中书(非梁师成)下至蔡九知府、阳谷县知县等一批 贪官污吏,以及和贪官污吏勾结一起的恶霸和土豪,如高衙内、殷 天锡、西门庆、蒋门神、郑屠等,以及这些官僚地主大大小小的爪 牙,如黄文炳、陆谦、富安、董超、薛霸等,构成极其凶恶、极其残酷 的封建统治力量。徽宗的昏庸、荒淫(从地道游幸李师师家)。蔡 京、高俅,揽权纳贿,梁中书是蔡京女婿,为庆贺蔡京生辰,一笔礼 物是十万贯金珠宝贝。小小一个阳谷县,到任二年半多,赚得好 些金银,要使人送上东京去,谋个升转。阳谷县知县纳西门庆的 贿,不准武松所告。高俅为了袒护高衙内的为非作恶,设下白虎 堂的毒计陷害林冲。蔡京的儿子蔡九知府“为官贪滥,作事骄 奢”,帮凶帮闲的有无为军通判黄文炳。清风寨两个官,文官刘知 寨,武官花知寨花荣。武官是条好汉,那文官刘高就是个卑鄙的 人物。不但刘高卑鄙,连刘高的老婆被宋江救了,还反咬一口,陷 害宋江,写出了官吏们的阶级本质。花荣对宋江说:“这个穷酸饿 醋来做个正知寨,这厮又是文官,又没本事。自从到任,把此乡间 些少上户诈骗,乱行法度,无所不为。小弟是个武官副知寨,每每 被这厮殴气,恨不得杀了这滥污贼禽兽。兄长却如何救了这厮的 妇人?打紧这婆娘极不贤,只是调拨他丈夫行不仁的事,残害良 民,贪图贿赂,正好叫那贱人受些玷辱。兄长错救了这等不才的 人!”这里说明了宋朝官场情况,重文轻武。
在《水浒传》里描写了不少恶霸,如高衙内、郑屠、西门庆、蒋 门神、殷天锡(高唐州知府高廉的内弟,强占柴进叔父柴皇城的花 园,为李逵所打死)都是为非作恶、强凶霸道的人。帮凶帮闲小人 有为高衙内为虎作伥的富安,出卖朋友的虞候(陆谦)。恶诈的地 主有毛太公。不法和尚生铁佛崔道成,不法道人飞天夜叉丘小乙 (二人皆为鲁智深所杀),好色僧裴如海(为石秀所杀)。凌州曾头 市曾长者及曾家五虎,是大金国人,原是敌人。祝家庄是地主武 装力量,与梁山英雄作对头的。《水浒传》也写了官军将领,如关 胜、秦明、呼延灼等皆是好汉,而封建朝廷不能重用,为文官或上 司所制,终于投向宋江方面来。《水浒传》爱憎是分明的。
即如小偷时迁、闲汉白胜、悭吝的打虎将李忠、好色的王矮 虎,虽有缺点,皆得列于好汉之列,因为他们同样有义气。无容人 之量、不自量力的王伦便被林冲火并结果了。
《水浒传》写出了众多英雄与种种恶势力的斗争,并且宣扬了 阶级道德即江湖上的义气。武松、鲁智深、李逵、石秀,一味打抱 不平,是一类人物;晁盖、宋江、柴进,仗义疏财,结交天下好汉是 一类人物。
从来没有一部小说能够这样全面地真实地深刻地暴露封建 社会上层统治势力的黑暗面的。而《水浒传》的可贵之点,在于更 其积极的一面,是以描写被压迫者怎样从各个不同的环境里、各 种不同的遭遇中团结起来,与统治势力斗争,进行顽强的反抗,竖 立起杀尽贪官污吏、替天行道的旗帜,击破统治政权几十万大军, 取得光辉的胜利。
《水浒传》肯定了正史史家所谓的“盗贼”,指出了“官逼民反” 的社会现实。《水浒传》的作者是完全站在人民的立场来观察、批 评这个社会的,最有鲜明的倾向性。通过艺术形象,我们完全可 以理解封建社会的本质。《水浒传》歌颂了农民起义的英雄,他们 是中国历史上有正义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毫不为个人利益着 想、有阶级友爱的侠义人物的集中表现。虽然最后的结局是一个 悲剧,但是这些英雄形象,为中国人民所热爱。《水浒传》这部书 对于后代人民的斗争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
《水浒传》的前半部是光辉的,后半部是黯淡的。征辽,没有 多少现实内容,征方腊是人民内部自相残杀,造成悲惨的结局。 作者受了流传的宋江故事的影响,但是作者并非没有批判的,那 就是说对于宋江的作为已经不完全同情了。这是很显然的。脱 离了反映宋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题材,文艺作品便暗然无光了。
这部反映农民起义的小说,有其概括性,反映了历代的阶级 矛盾和农民起义情况;也有其特殊性,它反映了北宋末年特定的 历史阶段的社会环境。
有人认为学习古典文学是为了学习生活、扩大知识领域,例 如读《水浒传》便得到宋代社会的各方面的知识。这样把文艺作 品当作历史课本来读了,是不够的,也是不对的。有考据癖的人 便把小说当社会史料读,抽去了它的思想性和教育意义。现代作 品能够用工人阶级高度的道德理想教育人民,而古典文学、古典 艺术则能给我们关于生活真理的知识,并以人道主义、爱国主义 以及其他的高尚的道德原则和精神教育读者和观众。《水浒传》 的艺术成就,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在于写出了正面人物和反面人 物的剧烈斗争,而反映了那个社会的主要矛盾。
五、《水浒传》的典型性格描写和结构特点
《三国演义》所歌颂的是历史上的英雄,帝王将相型的人物。 《水浒传》描写了现实社会生活,歌颂的是下层社会有勇气反抗上 层统治阶级恶势力的人物,所谓江湖上的英雄,绿林好汉。
《水浒传》是典型的。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不只是北宋末年, 乃是宋元社会所共同的。
《水浒传》的高度现实主义尚存在于善于描写典型环境中的 典型人物,各有各的性格面貌。
如林冲、杨志、鲁达三个军官,性格不同,如茅盾的分析①,善 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是《水浒传》人物描写的一 大特点。这三个人都是军官,起初都没有想到要落草,大概都是 想往上爬建立一番事业的。三个人阶级出身不同,杨志是“三代 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所以一心不忘做官,封妻荫子的念 头是不断的。第一次为了花石纲失事而丢官,复职不成,落魄卖 刀,无意中杀了泼皮,因此充军。不料因祸得福,又在梁中书门下 做了军官(只要有官做,梁中书也是他的好上司)。终于又因为失 陷了生辰纲,只得亡命江湖,落草了事。(按:杨志先打梁山经过, 王伦劝其落草,不肯答应。此时他还热衷于复职。又,押送生辰 纲时,一味鞭打下人,不团结群众,显出他自高自大性格)林冲出 自枪棒教师的家庭,是属于小资产阶级的技术人员,他有正义感, 但苟安于现状。遭到压迫陷害,只是逆来顺受。所以在野猪林 中,鲁达要杀两个解差,反被林冲劝止。到了沧州以后,安心做囚 犯了,直到高衙内又派人来害他性命,这才杀人报仇,走上了落草 的路。(按:林冲知道人家欺侮他的妻,心中不忿,及至见了高衙 内,手就软了,“不怕官,只怕管”。对上司无可如何。不料高俅设 下白虎堂的圈套陷害他。林冲有家产,有妻子,多所顾虑。但到 沧州后,火烧草料场,方知敌人步步逼紧,无可脱逃。)鲁达,一无 顾虑,敢作敢为,也就不曾吃过亏。无亲无故,一条光棍,也没有 产业。光景是贫农或手艺匠出身而由行伍提升的军官。我们对 于杨志,虽可怜其遭遇,却鄙薄其为人。对于林冲,既寄以满腔的 同情,却又深惜其认识不够。对于鲁达,除了赞叹,别无可言。 《水浒传》描写人物于相同之中,有不同。从三个人物的思想意识 上说明三人出于不同的阶层。描写三个人的性格,处处都扣紧了 他们的阶级成分。鲁达与李逵在粗率、单纯、没有心机方面是相 同的,但是李逵比之鲁达显得更有较多的农民性格的特征。鲁达 比李逵用心较细些,这是做军官生活的经验的体现。因此,可以 说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是《水浒》人物描写的 一个特点。
《水浒传》写出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水浒传》的人物形 象又有着作为个人特征的鲜明个性。人物个性和他所代表的社 会力量,在生活的真实的洪流中完全统一了起来。徐士年说:“在 这样一个封建统治昏天黑地的时代里,人民的反抗也如火如荼。 这是一个阶级矛盾极其尖锐,人民痛苦水深火热的环境。《水浒 传》通过活生生的形象,深刻地表现了这个环境。”
武松是住在城里的下层市民,从他的哥哥武大在县城里卖炊 饼可推知。下层市民实质上是失去了土地并且住在城里的农民。 他们是被剥削、被压迫者,地位低微的。武松是下层市民里有积 极反抗性的一个典型,他有自己的主张和办法。例如知道武大被 毒死的事件后到县衙门里去告状。告状不准,他说:“既然相公不 准所告,且却又理会。”就是说,由他自己想办法去报仇。接下来 就演出了杀嫂杀西门庆的一幕。武松说过:“我从来只要打天下 这等不明道德的人,我若路见不平,真得拔刀相助,我便死也不 怕。”他为哥哥报仇,杀了西门庆;为施恩报仇,打了蒋门神;随后 又杀了张都监一家。武松的几次复仇,直接原因是为他自己,但 是在实际效果上也是为了广大被压迫人民。
武松的复仇行为是由他的性格所必然要产生的结果。在武 松的性格里,最突出的是他的坚决、泼辣、把稳和不受羁绊。正是 这些特征,构成他复仇行为的基础。《水浒传》中没有一个人的作 风,有武松那样地泼辣、坚决;而这种作风,正是当时下层市民中 有反抗性的人物所可能有的性格。
按:武松打虎以后,把一千贯赏赐散与众猎户,足见其仁德。 他说“托赖相公的福荫,偶然侥幸,打死了这个大虫,非小人之 能”,是其谦虚有礼。知县要他做个都头,他跪谢:“若蒙恩相抬 举,小人终身受赐”,对于统治阶级认识不清,低头伏小。张都监 设计陷害他,要他做个亲随,他说:“小人是个牢城营内囚徒。若 蒙恩相抬举,小人当以执鞭随镫,伏侍恩相。”这都是武松的口吻, 与鲁达迥不相同。此后他又为张都监捉贼。他不疑人家陷害他。 (《水浒》此段,与高俅陷害林冲到白虎堂,计谋相似,同一圈套。) 可见他心直不疑。直到认清敌人后,他的报仇,十分坚决、泼辣。
《水浒传》的人物性格通过行为来表现,而且人物性格通过故 事情节的发展而发展。如林冲的步步被逼上梁山,由忍辱到坚决 反抗;宋江的渐渐抛弃忍受做囚犯,到题反诗上梁山等。施耐庵、 罗贯中时代,人物性格描写的艺术已到惊人成熟的地步。如宋元 话本中短篇小说,以情节娓娓动人著,未必性格突出,而平话亦甚 粗糙。他们一半也得力于说书的艺术大推进中,一半由于他们生 活经验及观察。《水浒》人物是有生活气息的,是与他们的环境血 肉相连的,是站起来的,立体的。
再从史实来看《水浒》人物生活的环境。李振铎在有关《水浒 传》的报告中说,宋朝压迫和剥削农民的制度,分役户为三等。所 有赋税皆出于中下等户,因为上等户都有免役。农民往往不堪负 担而逃亡,不然就倾家荡产以还债。他们变为流动农民而起义。 还有一种人是衙吏或里正,他们替官府催征赋税,役户既然逃跑, 官府往往迫使他们赔累,重则丧失性命,轻则倾家荡产,流配远 方。所以这等人受压迫也最深。他们成为起义军的有力分子。 (按:李君所说,大致不错。)
《宋史·食货志》卷一百七十七: “役法。役出于民。州县皆 有常数。宋因前代之制,以衙前主官物,以里正、户长、乡书 手课督赋税,以耆长、弓手、壮丁逐捕盗贼。以承符人力手力 散从官给使令。县曹司至押录,州曹司至孔目官,下至杂职虞 候揀搯等人,各以乡户等第定差。” “淳化五年始令诸县以第一 等户为里正,第二等户为户长。” “韩琦上疏曰: 州县生民之苦, 无重于里正衙前,有孀母改嫁,亲族分居,或弃田与人以免上 等,或非命求死,以就单丁,规图百端,苟免沟壑之患。” “役 之重者,自里正、乡户为衙前,主典府库,或辇运官物,往往 破产。” “韩绛言: 闻京东民有父子二丁将为衙前役者,其父告 其子曰,吾当求死,使汝曹免于冻馁,遂自缢而死。”
《水浒传》中朱仝、雷横是弓手壮丁的都头,主逐捕盗贼者。 晁盖,祖上是本县本乡富户,就是农民中的一等户,可以作保正 (即里正)(李君报告中所谓上等户免役者,乃指官僚地主之户)。 富户可以仗义疏财,实际上是他爱护农民,不甚催逼役法赋税,常 常自己赔出的意思,故得到农民爱戴。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好汉, 小说中之夸言也。所以宋江说:“晁盖这厮,奸顽役户,本县内上 下人没一个不怪他”(第十八回)。意指他督责役户赋税不力。
小说说东溪村逼近梁山泊,梁山泊多盗,亦是说该地附近多 逃亡户。晁盖做里正,其势无法责督赋税,必致自己赔累,非倾家 荡产、自己逃亡不可。不劫生辰纲,也不免要上梁山。像吴用那 样穷读书人,亦为赋税所逼。
宋江是押司。书上说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他也出于农 家。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似乎是中农或富 农。宋江为吏,也常有性命危险的。第二十二回写道:“且说宋江 他是个庄农之家,如何有这地窨子?原来故宋时为官容易,做吏 最难。为甚的为官容易? 皆因那时朝廷奸臣当道,谗佞专权,非 亲不用,非财不取。为甚做吏最难?那时做押司的,但凡罪责,轻 则刺配远恶军州,重则抄扎家产,结果了残生性命。以此预先安 排下这般去处躲身。又恐连累父母,教爹娘告了忤逆,出了籍册, 各户另居,官给执凭公文存照,不相来往。却做家私在屋里,宋时 有这般算的。”
这是宋代社会的真实。
可知里正和押司等职,是统治阶级剥削人民的工具。如果袒 护百姓,那么自身不保;如果要讨好剥削者,则和人民为敌。难得 中立。宋江、晁盖之被逼上梁山,有其必然性。劫生辰纲和放走 晁盖、杀阎婆惜不是偶然发生的事。此所以《水浒传》写出了典型 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水浒传》在人物描写上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使我们现 实主义文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即是简本中已经如此。简本 与繁本的区别,不同于《三国志平话》与《三国演义》的区别。不过 对话、描写繁本更加细致而已)。
《水浒传》的艺术性除人物描写外,还在于有一个大结构。有 人认为《水浒传》是几个人物的中篇或短篇凑成的。此不尽然。 源头是从公案、朴刀、赶棒小说来,到《水浒》中已有宏伟的结构。 如误走妖魔的楔子,引出一部大书。宋江为全书主脑,不从第一 回即出,而以高俅、王进、史进开始,从鲁智深到林冲,林冲到杨 志,杨志到生辰纲,到四十回白龙庙英雄小聚义为一小结;七十一 回,石碣受天文,英雄排座次为一大段落。前半部至此已完成了。 此后则为后部,而以神聚蓼儿洼为归宿。每个重要人物皆以特 写,往往叙到他上梁山后顿住,接住别人。而宋江是贯穿全书的。 这些人起初是个别的故事,个别的斗争,聚合以后,从小斗争到大 斗争。如对于地主武装祝家庄的大斗争,以及对童贯、高俅官军 的大斗争。是有组织、有机的结构,也是不可分割离析的。他们 各有关联,并不孤立。施、罗就流传故事有选择、有创造。例如元 曲中许多剧未收入在内,如黑旋风戏的各个情节,《黄花峪》以及 “杀淫妇”之类元曲中甚多,而《水浒传》的“两潘”和卢俊义一段, 反是作者的创造,元曲中无有的。因此,把《水浒传》看成集体创 作,只有演变而无作者创造,否定《水浒传》作者,是一种错误的结 论。

附录:北大中文系学生课堂讨论小结——宋江入伙以前的思想发展过程


(一)宋江的阶级出身
1.小地主或富民——有庄园、庄客(宋清也参加农务,父亲宋 太公也是务农的)。
2.县吏——统治阶级的帮凶,同时本身也是受迫害者(如事 先立下父子断绝关系书券,家中设暗窨等)。再,由于职业关系可 以更多地接近江湖豪客,并可以利用职权对于江湖豪客加以救援 和赒济。
以上是宋江和同样出身人物的共性(吏中一般分为两类,一 类往上爬,一类同情革命)。
3.性格
(1)仁义长厚 孝义黑三郎的一面。说明宋江的品质好,用 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说,是正派人,是好人。这样,容易使得那个 社会中的人们心服口服。是那个社会中的理想的领袖人物的品 质。
(2)正因为是正派人,也很难造反。连正派人也要造反,可见 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已达于顶点。对于封建时期的起义者起鼓舞 作用和巩固作用。
及时雨、呼保义的外号可以说明。
(3)有见解,有才干,见义勇为,礼贤下士,有政治风度,有策 略思想,是典型的农民起义的领袖。这样,在群众中才能树立很 高的威信。
他从同情、倾向革命,自身被迫害,犹疑不决(思想斗争、矛 盾),终于走向革命,并成为革命领袖的过程,才是真实可信的。
(二)英雄业绩
1.放晁盖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2.组织了燕顺、郑天寿、王英、花荣、秦明、黄信、郭盛、吕方等 上梁山。
组织了穆家庄、揭阳岭、浔阳江、李逵、张顺等梁山基本队伍 大批入伙。这些业绩比其他英雄的个人业绩要丰伟得多。
(三)思想发展过程
1.救晁盖——担着血海似的干系,救援反叛的盗寇。
2.刘唐下书——迟疑不决。不甘心从同情者变为道地的山 寇。
3.杀阎婆惜,逃跑——因为个人的社会生活,初次陷于与统 治阶级直接对立的地位。
4.救刘高妻子,不肯在清风寨入伙——对统治阶级抱有幻 想。阶级立场模糊。用一般人道主义代替了阶级感情,充分显露 了宋江思想的封建道德观的浓厚。
5.自食其果。被刘高擒住当贼办。被花荣救出,又被捉回。 第一次通过切身经验,了解了统治阶级的忘恩负义、卑鄙阴冷的 本质和手段,促使其更进一步倾向革命。
6.在清风山聚义,又收取了花、秦、黄信、郭、吕等,由宋江指 引同奔梁山——第一次“被逼落草”。
7.见父亲假丧报,跑回郓城,被捕,发配——这一阶段是宋江 思想发展中矛盾斗争最激烈的时期,也是动摇最烈的低潮时期。 这一次封建道德观和本阶级思想占了上风。为了奔丧,宁愿放弃 革命,脱离革命队伍。
8.发配路过梁山,不肯留住,怕被“贼名”。
9.路过揭阳岭,遇李俊,仍不肯留。
10.到江州,浔阳楼题反诗。你不去寻找统治阶级,统治阶级 也不会放过你。展开了剧烈的面对面的阶级斗争。
11.几乎被杀,上法场,白龙庙聚义——迫害到了最尖锐阶 段,矛盾急转直下,生死斗争。因此,原本由宋江组织的起义军, 通过宋江这一事件,集中地对统治者展开了白刃战。
12.智取无为军。宋江思想转变以后,不但认清了统治者的 真面目,而且在思想感情上奠下了仇恨的基础。不但由同情变为 直接参加者,由动摇变为坚定,由幻想变为实际仇恨,而且更进一 步在这个基础上成为一个战斗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指挥者。…… 宋江主张杀回去,主张彻底复仇,并在实际上亲自布置和指挥了 这场战斗。战斗胜利了,大家一起上梁山。宋江正式成为农民革 命的参加者,以至成为一个领袖人物了。
六、《水浒传》中招安思想的解释
《水浒传》前半部是辉煌的、精彩的,后半部写招安以后,是暗 淡的、次要的,并非重要的部分,但也还是属于农民起义的这个主 题以内,也还是现实主义的。
历代的农民起义都是失败的。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可以 有几个结局:①起义成功,领袖做了皇帝;②起义失败,被统治者 所镇压下去。这两种结局照旧的看法是成则为王,败者为寇;③ 统治者没有力量镇压下去而用收买政策,使起义者受招安,赦了 他们造反的罪,替国家出力。这三个结局,在阶级斗争的意义上 都是失败的。起义成功,改朝换代,暂时缓和阶级矛盾,开国时实 施些有利于农民的措施,可是不久又加深剥削,依然是封建制度。 推翻封建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不是农民起义,而能彻底解放农 民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在北宋末年,由于阶级矛盾的尖锐化,人民啸聚山林、占据水 泊。到了金人入侵,民族矛盾处于主导地位,爱国人士如宗泽、李 纲、岳飞等,就主张团结人民的武装力量一致抗金,把太行山、梁 山泊变成抗金的根据地,所团结的群众改编为政府的军队,是符 合于当时历史的要求、人民的愿望的。北宋末年方腊起义,南宋 时期范汝为起义,为朝廷高压所消灭,如韩世忠、辛企宗等参与其 中,是人民所反对的。人民要求招安他们,一致对外族的压迫。 《水浒传》描写宋江等英雄都是善良的人民,他们是被逼上梁山 的,一旦朝廷有招安的诚意,愿意为朝廷出力。这个善良的企图 并没有歪曲历史事实。同时,小说也指出,他们受招安以后,陷入 悲惨的命运。征辽一役,气概是激扬的,征方腊便是人民中间的 自相残杀了。所以一百零八人,死了七十二人,只剩三十六人,损 失大半。宋江回朝以后,又有若干结义的、誓愿同生死的英雄,不 愿任朝廷的官职纷纷愿意回乡了。宋江、卢俊义的惨遭毒死,暴 露了封建王朝的阴险与黑暗。
写农民起义成功而改朝换代的小说,势必像《英烈传》式的歌 颂新王朝的帝王将相,不见得有很高的人民性。像方腊起义终于 失败,宣传方腊起义的小说也不可能产生,社会环境不允许的。 说话人不能说,小说作者也不能写。支持方腊起义的农民没有掌 握文艺工具,起义的史料也被消灭、被歪曲。宋江等人的故事之 所以流传,因为他们是农民起义的英雄,同时他们受招安,为国家 出力,又为朝廷所谋害,有了悲剧的结果。人民同情这些失败的 英雄。
《水浒传》的后半部远不及前半部重要,是次要的部分。但 是,作者为什么要写宋江受招安以及受招安以后的故事呢?
(1)宋江故事的流传是这样的,没有后部分故事还不完全。 历史上的宋江并没有像李逵所说的做了大宋皇帝,而是被张叔夜 所招降,征过方腊,又为奸臣所害的(即使如张政烺先生所考证, 他们没有征过方腊,那么也是被消灭了的)。小说不能完全违反 历史事实。
(2)《水浒传》的时代背景是北宋末年,而宋江故事的流传在 南宋时代,那个时代不但有阶级矛盾,并且有尖锐的民族矛盾,渐 渐地民族矛盾更处于主要地位。当时人民还要拥护赵姓政权,而 抗金的英雄们以忠义军、忠义社为号名。传说中的宋江不能不为 既义且忠的人物。因而水浒英雄聚义之处,为“忠义堂”。他们的 誓言有“但愿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 民。神天察鉴,报应昭彰。”他们一方面“兀自要与大宋皇帝作对 头”,一方面也只要保护人民利益,锄奸报国,不坚持推翻赵姓统 治,更能得到人民普遍的同情。
(3)《水浒传》的写定在元末明初。人民憎恨异族统治,想恢 复汉族政权。在这里水浒故事添出了征辽一段,寄托了反抗外族 的思想。元末农民起义,对外族统治的斗争,还不免以恢复宋朝 为号召。如红巾军的刘福通,奉韩山童为领袖,宣称韩山童是宋 徽宗的八世孙。后来又奉韩林儿为领袖,号小明王,以宋为国号。 恢复宋朝,对反元代统治的斗争有号召力。《水浒传》产生在这个 时代,因此在这部书里宋徽宗的形象比之《宣和遗事》反而好些 (《宣和遗事》产生在宋末元初,写宋徽宗极其暴露)。似乎道君皇 帝只是受了蔡京、童贯、高俅等人的蒙蔽。那时中原地区人民的 感情,对于故宋反而有些留恋了。
《水浒传》十九回阮小五的歌:“打鱼一世蓼儿洼,不种青苗不 种麻。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阮小七的歌:“老爷生 长石碣村,禀性生来要杀人。生斩何涛巡检首,京师献与赵王 君。”一方面是对于贪官污吏的讽刺与嘲笑,一方面寄托了忠君的 思想。而在元明之说话人或小说家来说,乃是一种遗民思想的表 现。
当然,《水浒传》后半部的现实性比较差。写征辽,征田虎、王 庆,征方腊,充满了非现实的成分。是凑热闹的,没有深刻感情 的,像斗法、斗阵势,张清遇见琼英,戴宗碰到马灵,公孙胜遇见乔 道清,鲁智深跌入地洞里等。足见这部文艺作品离开真正的斗 争,内容就贫乏空虚了。缺点很多。
后部《水浒传》比之前部是减色的,但并非完全要不得。值得 提及之处有:
(1)七十一回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 了弟兄们的心!”黑旋风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 招甚鸟 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做粉碎。
(2)写梁山泊英雄击败童贯、高俅的围剿,大获全胜。
(3)蔡、童、高诸人匿败不报。
(4)倒是李师师肯为梁山英雄出力诉说。
(5)奸臣们在宋江受招安后,千方百计还想消灭他们(指出统 治者永远是敌人,但宿太尉那个形象无现实性)。
(6)宋江一投降,出兵征辽,即有军校与厢官冲突的事。宋江 不得不把军校正法,以维持纪律。宋江哭道:“我自从上梁山泊以 来,大小兄弟,不曾坏了一个,今日一身入官所管,寸步也由我不 得。”这是沉痛的。没有起兵,先坏了自己的部下,这是在梁山泊 自由的天地里所决不会发生的。宋江一入朝廷,做了命官,便失 去了自由。
(7)辽国派官员来用贿赂说降,宋江与吴用定计,吴用已经露 出了忠心大宋并非有好结果的动摇之意,宋江则坚表忠心,宁死 不做背国的事。这是值得肯定的。
(8)李逵在梦中把四个奸臣杀死。
(9)征方腊一役,把梁山英雄断送了大半。而公孙胜就抱着 云游四海之志,不愿跟从了。
(10)平方腊后,燕青劝卢俊义归隐,说:“主公,你可寻思,临 祸到头难走。”李俊与童威、童猛出到海外去暹罗国立业。阮小七 重回梁山泊打鱼为生。这些都很明显地写出英雄们消极的情绪。 作者虽然描写了招安一段事实,但对于招安思想是有所批判的。
(11)最后宋江、卢俊义被奸臣害死,宋江分药酒给李逵,也同 归于尽,吴用与花荣自缢而死。都以悲剧作结束。作者没有把宋 江写成一个做节度使、享受高官厚禄的人,指出受招安的末路,从 而说明招安思想是错误的。
悲剧的结局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是现实主义的。
尽管作者有“至今徽宗天子,至圣至明,长期致被奸臣当道, 谗佞专权,屈害忠良,深可悯念”那些无聊的话(封建思想和统治 阶级的思想。这可能不是施罗两公的笔墨,而是明代中叶人如杨 定见等的笔墨了)。把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小说,阶级斗争的小 说,变成了以锄奸为主题了。可是其结局的现实主义作风,仍旧 能够达到革命性、反抗性的效果。
我们也不可能脱离历史条件要求《水浒传》写得像我们今天 所理想的那样完善。
七、向来对于《水浒传》的歪曲看法
《水浒传》是一部有高度现实主义精神的古典文艺作品,水浒 故事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这部书为明代具有进步思想的文人 李贽(卓吾)所欣赏,加以评点,为之作序,题为《忠义水浒传》,认 为是施罗二公在元蒙时代的泄愤之作,冲淡了它具体描写农民起 义的意义与作用。到明末十七世纪,具有八股文头脑的金人瑞, 再加批点论赞,于是更其歪曲了这部书的主题思想。金人瑞看到 这部书势力之大,他自己批点了这部书,提升为第五才子书。他 只是从文艺技巧方面赞扬这部书,认为庄周、屈平、马迁、杜甫、施 耐庵、董解元(实为王实甫,指《西厢记》作者),文才之妙均有绝人 者。他的批点,是以古文笔法为准绳的。“水浒”两字出于《诗经· 大雅·绵》:“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作者用 “水浒”只是水边的意思,并无褒贬。既非表示王业之兴,亦无斥 诸水滨、放诸四海之意。金人瑞作《水浒传序二》曰:“施耐庵传宋 江,而题其书曰《水浒》,恶之至,迸之至,不与同中国也。而后世 不知何等好乱之徒,乃谬加以忠义之目。呜呼! 忠义而在水浒乎 哉!”真所谓深文周纳,硬以正统思想托于耐庵。独不知“水浒”两 字出于《诗经》,乃示王业之兴,并无贬意。耐庵用此名词,原无褒 贬。且恐亦非耐庵所题也,圣叹又于“楔子”总批中再发挥此意: “为此书者之胸中,吾不知其有何等冤苦,而必设言一百八人,而 又远托之于水涯,吾闻‘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 土’也。……彼岂真欲以宛子城、蓼儿洼者,为非复赵宋之所覆载 乎哉! 吾读《孟子》,至‘伯夷避纣,居北海水滨’,‘太公避纣,居东 海之滨’二语,未尝不叹纣虽不善,不可避也。海滨虽远,犹纣地 也。二老倡众,去故就新,虽以圣人,非盛节也。彼孟子者,自言 愿学孔子,实未离于战国游士之习,故犹有此言,未能满于后人之 心。若孔子,其必不出于此。”此段议论,不单纯是迂腐,乃是完全 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与利益上,把《水浒传》的主题思想完全歪曲 了。他认为,“为此书者,吾则不知其胸中有何等冤苦而为如此设 言。然以贤如孟子,犹未免于大醇小疵之讥,其何责于稗官。后 之君子,亦读其书,哀其心可也。”他还说过,“耐庵有忧之,于是奋 笔作传,题曰《水浒》,意若以为之一百八人,即得逃于及身之诛 僇,而必不得逃于身后之放逐者,君子之志也。”这样就使天下读 者认为《水浒传》所写,乃是作者有所冤苦,同时又不过是“饱暖无 事,又值心闲,不免伸纸弄笔,寻个题目,写出自家许多锦心绣口” 而已。唯心论的文学批评,把文艺作品认为是个人创作,唯心的 创造,或者是闲情的笔墨,无关宏旨,或者是有所冤苦,发发牢骚, 但不得于圣人之旨,不过稗官小说,可以原谅而已。
一般正统思想的人,认为《水浒传》是诲盗之书,所以排斥它, 劝人不要看它。而金圣叹呢,认为《水浒传》是可读的,应该大读 特读的,但是要知道施耐庵写此一百八人,原是屏斥他们为盗贼 的,并不许他们为忠义。这样他利用这部书,反过来宣传他的正 统思想。他假托了古本,假托了施耐庵的序,假托了七十回后有 卢俊义的噩梦,把《水浒传》后半部割去了,认为是罗贯中的续本, 只把前半部捧出来,认为是施耐庵的原本。我们认为后半部是次 要的部分,因为其中有非现实的部分,不如前半部有强烈的反抗 性。我们同情于农民起义,认为在封建时代农民起义是推动社会 发展的。金圣叹的立场同我们相反,认为宋江等不配有忠义的称 号,他们完全是寇盗,他们不配受招安的,不能得到朝廷的宽恕 的,这些英雄应该完全被杀掉,所以后半部的受招安是不应该有 的。他割去了后半部,并且在七十一回添上了卢俊义的一个噩 梦。梦中见到水浒英雄都被张叔夜所擒,“只见那人拍案骂道: ‘万死狂贼,你等造下弥天大罪,朝廷屡次前来收捕,你等公然拒 杀无数官军,今日却来摇尾乞怜,希图逃脱刀斧,我若今日赦免你 们时,后日再以何法去治天下。况且狼子野心,正自信你不得,我 那刽子手何在?’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一声令下,壁衣里蜂拥出行 刑刽子手二百一十六人,两个伏侍一个,将宋江、卢俊义等一百单 八个好汉,在于堂下草里,一齐处斩。卢俊义梦中吓得魂不附体, 微微闪开眼看堂上时,却有一个牌额,大书‘天下太平’四个青 字。”(下面金圣叹自批云:“真正吉祥文字,古本《水浒》如此,俗本 妄肆改窜,真所谓‘愚而好自用也’。”)
金人瑞说:“由施耐庵之《水浒》言之,则如史氏之有《梼杌》是 也。”“以宋江为盗魁,故特来诛之,其余都可恕。”又说,太史公作 《游侠传》等是有“一肚皮宿怨发挥出来”,施耐庵“本无一肚皮宿 怨要发挥出来”,只能“写出自家许多锦心绣口”来。金人瑞捧《水 浒传》为才子书,和把《西厢记》等捧为才子书一样,都视作为了作 者的“锦心绣口”。他把人民文艺歪曲了,只欣赏其文笔。
金人瑞认为施耐庵有才,“提笔临纸之时,才以绕其前,才以 绕其后”。“依古人之所谓才,则必文成于难者,才子也。……则 必心绝气尽,面犹死人者,才子也。”又曰:“《水浒》所叙,叙一百八 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以 一心所运,而一百八人,各自入妙者,无他。十年格物,而一朝物 格,斯以一笔而写百千万人,固不以为难也。”他认为《水浒传》一 百八人皆耐庵“一心所运”,此为唯心论的文艺创作说。其所谓 “一朝物格”,也是唯心论的实践论。不知道用生活实践来解释文 艺创作。况且《水浒传》人物的典型性格也经过若干年代、若干口 头文艺创作家所镕铸,并非耐庵一人之力。
人瑞认为,“侯蒙欲赦江使讨方腊,一语而八失焉。”说宋江决 不可赦。并说:“何罗贯中不达,犹祖其说,而有续《水浒》之恶札 也?”又说:“《水浒传》独恶宋江,亦是歼厥渠魁之意,其余便饶恕 了。”人瑞既伪托古本以删后部《水浒》,而于前七十一回加以批 改,以诛伐宋江,皆托之于施耐庵。
又云:“某尝道《水浒》胜似《史记》,人都不肯信,殊不知某却 不是乱说,其实《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以文运 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虽是史公 高才,也毕竟是吃苦事。因文生事即不然,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 补低都由我。”此说小说的创作比写史书容易,其实削高补低并非 完全顺着“笔性”,先要有大布局结构,其次要忠实于人物个性的 发展,情节为个性服务。

到“五四”运动以后,新文艺运动蓬勃起来,提倡白话文学的 胡适,也推崇了《水浒传》。胡适认为“金圣叹是十七世纪的一个 大怪杰,他能在那个时代大胆宣言,说《水浒》与《史记》《国策》有 同等的文学价值,说施耐庵、董解元与庄周、屈原、司马迁、杜甫在 文学史上占同等位置……这是何等眼光! 何等胆气!”胡适认为 金圣叹的《水浒》评点,不但有八股选家气,还有理学先生气。把 《春秋》的“微言大义”用到《水浒》上去,有许多极迂腐的议论,但 圣叹不失为一清议派云云。胡适除不赞成他的评点作风外,对圣 叹的反动立场,不加深论。
胡适自己认为“《水浒传》是一部奇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的 地位比《左传》、《史记》还要重大的多;这部书很当得起一个阎若 璩来替他做一番考证的工夫,很当得起一个王念孙来替他做一番 训诂的工夫。”他认为《水浒传》是部奇书,同时又认为他比《史 记》、《左传》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还要高。那么,在文学史上地位高 的岂不都是些奇书和奇人,不可理解吗? 胡适并不理解《水浒 传》,尤其是不愿意谈它的社会意义。他只做了考证工夫,考《水 浒》故事的演变(在考证上也有不少错误和主观的论断)。(训诂的 工夫并没有做)。胡适派的文学史家就把考据代替了文学批评。
他把《水浒传》提升到与正统文学相提并论的位置,这是进步 的,但同时他用文学演化、水浒故事的演变为例证明他的歪曲达 尔文学说的进化论,抹杀作者的创造力,取消它的思想性,这是错 误的。
胡适说:“这部七十回的《水浒传》不但是集四百年水浒故事 的大成,并且是中国白话文学完全成立的一个大纪元。”胡适推重 《水浒传》主要为了它是白话文学的重要作品。
胡适说:“施耐庵的《水浒传》是四百年文学进化的产儿,但 《水浒传》的短处也就吃亏在这一点。倘使施耐庵当时能把那历 史的梁山泊故事完全丢在脑背后,倘使他能忘了那‘三十六大伙, 七十二小伙’的故事,倘使他用全副精神来单写鲁智深、林冲、武 松、宋江、李逵、石秀等七八个人,他这部书一定格外有精彩,一定 格外有价值。”他认为,施耐庵写一百零八人,一个人的文学技能 是有限的,所以不能不杂凑、不潦草。他说:“这种杂凑的写法,实 在幼稚得很。”
胡适要施耐庵把水浒故事割裂开来,把人民口头传说的梁山 泊故事丢在脑后,然后单写几个人。那么,这部小说决不能反映 农民起义,也不能有浩浩荡荡击破童贯、高俅们围剿的大气魄。 把《水浒传》的主题完全抛弃了。胡适看不惯中国古典小说的人 物众多,喜欢看欧美资本主义社会的小说,人物不多,技巧较高 的。他看重小说技巧,不顾思想内容,是为艺术而艺术的文艺批 评观点。这是形式主义的、唯心论的。同时也是错误的,不能认 识《水浒》的伟大意义的。
八、《水浒传》的影响
《水浒传》反映农民起义,反映下层社会人们的生活和感情, 对中国人民大众起了良好的教育作用,因而也为人民大众所热 爱。它的普遍性不在《三国演义》之下。当然不完全靠施罗的《水 浒传》,还靠人民口头流传、说书人的说讲和戏剧的演出。《水浒》 提倡的侠义精神、平等友爱、替天行道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农民起义有摹仿梁山泊组织形式的,有用梁山英雄的绰号的。清 代发生的教民起义、秘密结社等,多少与对于梁山泊的向往有关。 例如光绪三十年为哥老会一系的、在湖南蜂起的马福益同仇会, 头领组织便是三十六正龙头、七十二副龙头,与梁山泊之“三十六 天罡,七十二地煞”相同。
在文学方面,《水浒传》的结构方式影响了《儒林外史》。《水 浒传》流传海外,日本藏有各种不同的《水浒传》版本。有冈岛璞 译的百回本《水浒传》,还有其他《水浒传》译本和训解本。日本江 户时代的义侠小说受《水浒》的影响很大,直接以《水浒》题名的, 有建部绫足的《本朝水浒传》、山东京传的《忠臣水浒传》。
清初有《水浒后传》四十回,云是古宋遗民著,雁宕山樵评,实 乃陈忱所作。陈忱,浙江乌程人,明末遗民。乃是续百回本或百 二十回本者。书言宋江既死,余人尚为宋御金,然无功。李俊遂 率童威、童猛等出赴外国,为暹罗王事。柴进、燕青为其辅佐。书 中述及关胜等抗金战斗,述及燕青等邀杀蔡京、童贯、高俅、蔡攸 几个奸贼以祭宋江、卢俊义等,痛快淋漓。这是一位明末遗民寄 托他的民族思想的书。文章远不如《水浒传》,而主题是好的。此 书一开始用阮小七凭吊梁山泊忠义堂作起,叹息痛恨当初受招安 之失策。结尾颇似《虬髯客传》。此书有申报馆排印本。
另一种《征四寇》,即保存金人瑞所割去的部分,叙宋江受招 安以后征四寇事,出于简本。
《水浒传》对农民起义有示范效果,所以统治阶级认为是“诲 盗”的书,禁止或者加以歪曲主题的批评和读法。金人瑞的七十 一回本独得风行。同时,清道光年间文人俞万春(字仲华,山阴 人)有《荡寇志》之作。把金人瑞所增加的卢俊义的一个噩梦,化 为事实。以一百八人被张叔夜等所消灭为主题思想,是非常反动 的作品。此书目的在扫灭人民的反抗统治以为“盗亦有道”的思 想。《荡寇志》的产生足见正统派人物对于《水浒传》的仇视。然 而《荡寇志》并没有起什么作用,人民所喜爱的依旧是《水浒传》和 《征四寇》。
至于清代之侠义小说,如《三侠五义》、《小五义》等,这些小说 在若干技巧和情节上有受《水浒传》影响之处,但在精神上恰恰相 反。那些书是歌颂平盗寇、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好汉们的。尽管也 在人民中间流传故事,但思想倾向是反动的。
九、作品选讲:“智取生辰纲”一段
《宣和遗事》的故事与《水浒传》的比较:
在《宣和遗事》里,载着这段故事,但是非常简短的,仅具轮 廓。只说明这事件发生在宣和二年五月,北京留守梁师宝要为蔡 京上寿。可见南宋时就有这故事,且必定还要详细,通过元代说 书人以及施、罗的改造,故事增长,情节复杂。
(1)梁师宝等于梁世杰、梁中书,是蔡京的女婿。
(2)差县尉马安国,改为杨志押送,和《宣和遗事》前段杨志押 送花石纲、卖刀杀人事捏合,都作为杨志的故事。
(3)五花营改为黄泥冈。
(4)八个大汉改为七星聚义加白胜。《宣和遗事》里有晁盖、 吴加亮、刘唐、秦明、阮进、阮通、阮小七、燕青。《水浒传》去秦明、 燕青,加上白胜、公孙胜。
(5)《宣和遗事》写晁盖住郓城县石碣村,《水浒传》改为东溪 村,而三阮住在济州梁山泊附近石碣村。
(6)《宣和遗事》有遗失酒桶,上有“酒海花家”四字,依此线索 郓城县知县尹大谅使王平拿问酒店主人花约破案,赖宋江报与晁 盖,得以脱身。《水浒传》写何涛兄弟何清,在安乐村王家店中赌 博,遇见了晁盖等人歇息,因此破案。
(7)《宣和遗事》写差董平去捉晁盖,《水浒传》里差雷横。
(8)《水浒传》里说“这个唤做智取生辰纲”,与四十四回“这个 叫做白龙庙小聚义”,都是《水浒传》的大关目处,可见传说此故事 已久,是说话人原有这个故事,而施、罗加以改造编写的。
《宣和遗事》说三十六人,主要是两批人。一批是运花石纲 的,杨志、李进义、孙立等,为了救杨志,兄弟十二人同往太行山落 草;一批是晁盖等劫取生辰纲,牵连宋江同往梁山泊落草,其余零 星结合。所以,生辰纲是《水浒》故事的一个重要关目。花石纲扰 民,生辰纲是不义之财。明草寇之兴皆系朝廷奸贼之故。朱勔、 蔡京、梁世杰在六贼之内,乃是人民的仇敌。梁世杰在正史上实 为梁师成,字守道,宦者,政和间见贵幸,窜名进士籍中,官至太 尉。群奸谄附,目为隐相。钦宗立,诏暴其罪,贬之,于路缢杀之。 小说以为蔡京婿,以讹传讹也。
“智取生辰纲”的主题是江湖上好汉劫到不义之财。第十五 回诗云:“学究知书岂爱财,阮郎渔乐亦悠哉。只因不义金珠去, 致使群雄聚义来。”第十六回诗云:“取非其有官皆盗,损彼盈余盗 是公。计就只须安稳待,笑他宝担去匆匆。”第十五回云:“梁中书 在北京害民,诈得钱物,却把去东京与蔡太师庆生辰。此一等正 是不义之财。我等六人中,但有私意者,天地诛灭,神明鉴察。”这 是“替天行道”的引子。《水浒传》全书主旨,也是阶级斗争,把人 民财富夺回来。第十六回杨志说:“如今须不比太平时节。”说明 处在阶级不平的乱世。而老都管却说:“你说这话,该剜口割舌。 今日天下恁地不太平?”是统治阶级糊涂梦话,粉饰太平。不只宋 徽宗时如此,历代都如此。

《水浒传》写生辰纲,从刘唐送信到黄泥冈劫取,正文是三回。 前面从林冲遇见杨志,杨志卖刀,杨志到梁中书手下做事,又有两 回。后面杨志上二龙山,晁盖上梁山,林冲火并王伦,又有三回。 一共有八回文字,是杨志、晁盖、吴用、三阮、刘唐等的合传。
写石碣村三阮,侧写梁山泊。
这七人中,刘唐是重要的,首先打听得生辰纲事。公孙胜也 打听得生辰纲事。晁盖是重要的,为七人之首。三阮也重要,非 他们入伙,此后晁盖才有石碣村可避。而吴用尤其重要:(1)说三 阮入伙;(2)定智取的计;(3)定出入梁山的出路,胸有成竹;(4)激 林冲火并。吴用最为重要,智取生辰纲之在《水浒》等于《三国》的 火烧赤壁,诸葛亮的一番计策。
火并王伦是必须的,王伦等三人不足以占有梁山(王伦实有 其人,山东王伦是宋仁宗时之盗)。

三阮嗟叹官府生事,梁山泊为快乐自由的场所,是全书正文。 三阮唱着“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也是正文。

话本小说的优点:(1)故事穿插而不失中心线索;(2)回与回 相接,突起波澜;(3)插入诗词,描写人物,烘托背景,点明主题。



更多同类【浦江清中国文学】......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