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把这样一种音乐样式称之为江南丝竹?音乐界有不同的说法,因此有必要为其正名。清道光《嘉兴府志》记有:“采苏杭之丝,截洞庭秀竹,变吴越佳音,集弦索精粹,江南有丝竹者也。”在文中就已涉及“江南丝竹”这一概念了。但...[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为什么把这样一种音乐样式称之为江南丝竹?音乐界有不同的说法,因此有必要为其正名。清道光《嘉兴府志》记有:“采苏杭之丝,截洞庭秀竹,变吴越佳音,集弦索精粹,江南有丝竹者也。”在文中就已涉及“江南丝竹”这一概念了。但...[继续阅读]
对于江南丝竹起源和形成于何地,长期以来,说法不一,直到20世纪末,研究界还有一些争议。在20世纪70年代,甘涛先生将这些不同说法进行梳理、归类,在他所著的《江南丝竹音乐》中,可归为五点[1]。若将其对江南丝竹渊源的不同说法以...[继续阅读]
关于江南丝竹的历史沿革,一般认为可以分成几个时期来加以追溯。一、早期这一时期大约在19世纪末。其代表乐曲《扬桥》(《扬州四合》)、《苏桥》(《苏州四合》)等,在吹、弹、拉乐器新的音响结合下,采用二胡的习惯定弦改调演...[继续阅读]
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轻巧、明朗、欢快、活泼,乐曲概括地表现了江南人民朴实健朗的乐观性格,体现了山清水秀的江南风貌和民间节庆的风俗情景。江南丝竹深受吴文化的影响,曲调欢快流畅,清新活泼,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文化特征。...[继续阅读]
一、即兴演奏的艺诀江南丝竹的演奏极具即兴性。著名音乐理论家周大风先生认为“各种乐器的音色虽不尽相同,但旋律线条清晰,不同乐器时现时隐,时扬时抑,时明时暗,时断时续,既不强调节奏一致,也无‘巨浪拍岸’、‘惊雷万钧’...[继续阅读]
一、江南丝竹的乐队编制江南丝竹作为环太湖地区文化特征鲜明的小型丝竹乐合奏样式,其传统乐队编制(乐器组合)自然是以具有本地地域文化特色的一些丝弦类乐器和竹管类乐器为主构成,其主要乐器的演奏风格,无不具有深深的地域...[继续阅读]
江南是戏曲音乐繁盛之地。明代的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提到“教女戏先习丝竹”的场景。由此可见,江南丝竹早已与戏曲相关联。明清时期曾盛行于江南各地的家乐班,《明清家乐研究》中列出:苏南(无锡、苏州、扬州、南京、常熟...[继续阅读]
江南丝竹音乐与江苏、浙江、上海的说唱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清代中叶,苏州、宁波、绍兴等地流传有南词、平湖调、宣卷等曲艺形式。以宁波的四明南词为例,它以坐唱为主,为招揽听众,南词在开唱前主要演奏一些“批头曲目”。...[继续阅读]
江南丝竹与流传于当地的各类歌曲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主要反映在带有时代气息的一类歌曲中。如明清的时调小曲、民国时期的学堂乐歌等,都曾是当年流传大江南北的“流行歌曲”,而为这些乐曲伴奏的丝竹乐,在曲目上出现了...[继续阅读]
一、源自传统器乐曲调此类乐曲在江南丝竹中是最具代表性的,并以“八大曲”为主。在杭州江南丝竹前辈沈寄人编著的《中国音乐指南》(1921年版)中,刊有《三六》、《中花六板》、《四合如意》等江南丝竹“八大曲”曲谱。较有代...[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