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娱自乐、丰富多彩的民间歌唱活动宁波复杂多元的地形环境,造就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在这富饶美丽的土地上生活的人们,从事着稻作、植棉、捕捞、晒盐、商业、航运、手工业等各行各业。他们在劳作之中,往...[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一、自娱自乐、丰富多彩的民间歌唱活动宁波复杂多元的地形环境,造就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在这富饶美丽的土地上生活的人们,从事着稻作、植棉、捕捞、晒盐、商业、航运、手工业等各行各业。他们在劳作之中,往...[继续阅读]
宁波走书源于落地唱书。据老艺人所传:约在清朝同治年间,余姚一带从上虞来的佃工在农作时唱一些民间小曲,你唱我和,借以消除疲劳。后来由唱田头山歌和民间杂曲小调发展到带有故事情节的《金生弟》等稍长的说唱,在夏夜乘凉或...[继续阅读]
清末至民国初年,余姚、鄞县、慈溪、奉化等地走书艺人的行会组织,经常邀集艺人切磋书艺。他们从书坊中搜买来不少话本、传奇、演义、宝卷等,特别注重对长篇书目的研究;又从四明南词、乱弹杂曲中吸收一些曲调,增加伴奏乐器...[继续阅读]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寇疯狂入侵,大批国土沦丧。不久,日寇对宁波实施狂轰滥炸,并在开明街一带闹市区撒布鼠疫细菌,制造了一场人间惨剧,令人发指。1941年4月,宁波市区和鄞县、余姚、慈溪、镇海、奉化等地相继沦陷,人...[继续阅读]
1949年5月,宁波地区各县相继解放。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自1950年开始,各县(市)陆续成立了戏曲改进协会,通过申请登记,把分散的走书艺人组织起来,学习时事政策和文艺方针,研究演唱书目;并对一些茶楼书场进行整顿和管理。1953年,各...[继续阅读]
一、早期的宁波走书采用自拉(敲)自唱的坐唱形式,比较简单粗糙。当时,演唱员坐在半桌后中间,偶尔在桌后站起来表演一些动作,但幅度较小,艺人们称此为“里走书”。而后有了音乐伴奏,演唱员和伴奏员分坐半桌两旁,演唱员坐左侧...[继续阅读]
一、“说”和“唱”是宁波走书表演的主要手段宁波走书的口语艺术主要是“说”和“唱”。它用“有说有唱、说中夹唱、唱中夹说、说说唱唱”来介绍书中的时代背景,描绘环境气势,表演各种人物,叙述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而且要...[继续阅读]
一、虚拟动作宁波走书演唱的道具十分简单,只有醒木、折扇、手帕三件。而这些道具到了走书艺人手里,却变化多样,大有用处。醒木:用于演唱起板,还可以代替公堂上用的惊堂木或用以制造各种音响效果。折扇:文可作笔墨纸砚,武可...[继续阅读]
赞赋(又称赋子)是宁波走书艺人十分重视的表演手段。它是历代艺人长期积累逐步形成的固定的程式台词,如同戏曲程式一样,演唱者可以根据书情需要,选择套用到各个书目描述人物、场景之中,因此被历代走书艺人视为必须熟读的“...[继续阅读]
宁波走书的语言操吴语系宁波方言,文白兼用。唱词基本以七字句、十字句格式为基础,可加衬字。讲究韵律,唱词首句开韵,之后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韵脚与越剧、甬剧等宁波地方戏曲基本相通。曲调方面,宁波走书采用的有四个腔...[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