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不断有“胡子”骚扰,“胡子”是黑龙江民间对土匪的称呼。又称“胡匪”。他们胡作非为,使得人民不得安宁,房屋被焚,土地荒废。鄂伦春族八旗制自然消失以后,为了维护社会治安,早在宣统二年(1904年),“库...[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不断有“胡子”骚扰,“胡子”是黑龙江民间对土匪的称呼。又称“胡匪”。他们胡作非为,使得人民不得安宁,房屋被焚,土地荒废。鄂伦春族八旗制自然消失以后,为了维护社会治安,早在宣统二年(1904年),“库...[继续阅读]
鄂伦春族在开发大兴安岭方面也同样做了很多艰苦的工作。在国家决定开发大兴安岭后,森林、铁路勘察设计人员和工人大批进入大兴安岭地区工作。而当时的大兴安岭,是亘古未开发的原始森林,没有可供汽车通行的大道,有些羊肠小...[继续阅读]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原黑河鄂伦春族协领公署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为进一步做好护林防火工作,保护国家森林资源,于1950年春,成立了鄂伦春族护林队。护林队由18岁以上的男姓公民组成。当时,在黑河地区设有中队,呼玛、爱珲、逊克...[继续阅读]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涌现出许多鄂伦春知识分子,专家学者。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拼搏、爱岗敬业、昂扬向上,立足鄂伦春民族的历史现状和未来,针对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方面进行研究,取得了民族研...[继续阅读]
鄂伦春族在艰苦的生存环境中练就了粗犷、勇敢、坚韧的性格,因此被称为“兴安岭之王”。大兴安岭这片土地是鄂伦春族人生命的源泉,他们与这片山水融为一体,更在长期捕鱼、狩猎、采集和驯养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独有标志的...[继续阅读]
鄂伦春族没有文字,历史上也没有现在意义的学校教育,但长辈及父母特别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传统文化的传承、生存技能培养、劳动和生活知识等主要是通过口头说教和社会生活实践来完成的。当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受到父母关于...[继续阅读]
大、小兴安岭地区处于中高纬度,临近冷空气发源地——西伯利亚大草原。地处东亚季风气候区,属于典型的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最冷气温可降至-40℃~-53℃。全年积雪期长达7个月,全年无霜期85~95天,这里高...[继续阅读]
鄂伦春民族热情好客、粗犷豪放、坦率耿直,具有天生的相互友爱的品德,善良的心灵。他们大公无私,关心帮助弱者。例如,过去“乌力愣”内部按户分配生产生活资料时,总是优先分给孤寡病残者皮张和肉食。每一个弱者,从没有孤独...[继续阅读]
鄂伦春族是一个注重礼仪的民族,鄂伦春族人祖辈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就是言行文雅,操行崇高。从古至今,尊老爱幼、懂礼貌,讲修养就是鄂伦春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最基本的伦理准则。鄂伦春族人在社会生活中,老年人不但说话具有威...[继续阅读]
鄂伦春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鄂伦春族同各族一道,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塑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鄂伦春族人同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