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概述了始于战国,终于中华民国时期的农业系统,历时2424年,在这一历史阶段中国实现了重大历史跨越。耕战思想历经了萌芽、生长、发展,终于达到盛极而衰。这是中国农业系统演出的一幕辉煌而又沉重的史诗。东周王权衰微,春...[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本章概述了始于战国,终于中华民国时期的农业系统,历时2424年,在这一历史阶段中国实现了重大历史跨越。耕战思想历经了萌芽、生长、发展,终于达到盛极而衰。这是中国农业系统演出的一幕辉煌而又沉重的史诗。东周王权衰微,春...[继续阅读]
[1]赵守正.管子注译:下册[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2]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7.[3]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7.[4]刘向.战国策:上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5](清)王先慎.诸子集成:商君书[M].北...[继续阅读]
中国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兴安盟、赤峰等地,经度在118°53′—135°50′之间,纬度在38°43′—53°33′之间。区域面积为147.4万平方千米,是历史上形成的相对独立而又比较完整的自然地理和...[继续阅读]
河流纵横,高山、丘陵、草原齐备,是东北地区的地貌特征;冬长严寒多雪,夏短炎热雨丰,是东北地区的气候特色;民族众多,文化多样,是东北地区的人文特征。所有这些,共同造就了东北地区丰富多样的经济形态和文化类型。大兴安岭是...[继续阅读]
纵观世界各地农业文明的起源历史,不难发现,临近湖泊和河流的河谷、台地,总会成为原始先民繁衍生息的首选之地。中国东北地区高山密布,河流纵横,成为中国古人类较早的起源地之一。东北地区迄今最早的古人类栖居地是位于辽宁...[继续阅读]
由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以及新石器时代的到来,是东北先民由渔猎生计方式②向畜牧生计方式过渡和种植业起源的重要时期。东北地区较早阶段的原始农业文化遗址,主要是辽西地区的查海一兴隆洼文化,其年代上限超过距今...[继续阅读]
农业开发的历史,就是人类不断扩展生存空间、开辟新的生产领域和生活场所的历史过程。在生存领域的不断拓展过程中,人类总会想方设法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使之尽可能多地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以满足自身衣食住行之需。活动空间的...[继续阅读]
人类社会的发展依赖于自然界。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为自然界所左右,但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动性,也可反作用于自然界。正是通过人类与自然界的不断互动,社会经济得以发展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会或深或浅地影响到人类...[继续阅读]
石器时代,东北地区野生植物的根茎叶及果实,是原始先民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原始先民依靠采集浆果野菜(诸如核桃、橡子、榛子、松子、山梨、李子、山葡萄、软枣、蕨菜之类)来维持生计。在内蒙古赤峰敖汉旗发掘的兴隆洼文化...[继续阅读]
旧石器时代晚期,东北地区渔猎经济同采集经济的分化基本完成。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东北地区开始发展一种固定的农业——饲养牲畜和栽种作物。原始先民试图扩大资源的开发利用范围,结果不期然间引发了一场重大的经济革命...[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