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系统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互动的历史产物,既包括水、土、气、热等地理气候要素,也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力、生产技术等自然人文要素。其中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种自然条件,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乃至社会进步的自...[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农业系统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互动的历史产物,既包括水、土、气、热等地理气候要素,也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力、生产技术等自然人文要素。其中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种自然条件,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乃至社会进步的自...[继续阅读]
东北地区的农业系统,在整个历史进程中呈现出时起时伏、波浪式发展的鲜明特点。这一方面是因为东北地区统治者的连年战乱和残酷榨取,使农业的发展不断陷入波谷之中;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文化较为落后的东北少数民族进入南部汉...[继续阅读]
农业系统,就其内涵而言,往往包含自然系统和人文系统两个层面,人口是人文系统的核心,因而也是农业系统的主要因素。在农业系统的衍变中,人类不断增长的衣食需求是其基本动因。随着东北人口的不断增加,有限的农业耕地难以满...[继续阅读]
自古以来,东北地区各民(部)族就与中原王朝保持着密切联系。不必说春秋时肃慎向周天子的“楛矢”之贡,也不必说汉朝在东北的设郡建县、征收赋税,更不必说渤海王国向唐朝的“吉利之马”的进献,单看后金女真与明朝的“马市”...[继续阅读]
萨满教是东北的本土宗教,该教要求信教者图腾树神,崇拜水神,敬重火神……一言以蔽之,萨满教规劝人们要敬畏自然,保护生灵。事实上,萨满教在东北农业系统的发展史上,早已成为了农业生态的保护神,因为它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生物...[继续阅读]
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赋予其农业系统以鲜明的开放性特征。与其他边疆地区(如西北、西南)相比,东北地区无高山大川之阻隔,东西相连,南北贯通,水陆交通之便利,为其他所莫或能比。东北南部地区,是东北与中原地区人员往来和经济沟...[继续阅读]
东北农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们不断扩展生存空间、开辟新的生产领域和生活场所的历史。在生存领域的不断拓展过程中,人们总会想方设法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使之尽可能多地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以满足自身衣食住行之需。而活动空间...[继续阅读]
[1]陈桦.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2]陈嵘.中国森林史料[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3]陈胜前.燕山—长城南北地区史前文化的适应变迁[J].考古学报,2011(1).[4]丛佩远.烟草传入东北的途径与年代[J].北方文...[继续阅读]
这里所指的华北地区,是特指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和河南省的全部,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北在内的这一广大地区,是历史上与当前自然气候和社会经济相对一致的一个生态经济区域的划分,总面积约61.75万平方千米,占...[继续阅读]
华北平原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大陆性显著,四季变化明显。南部淮河流域处于向亚热带过渡地区,气温和降水量都比北部高。平原年均温8—15℃,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1月)均温0—6℃,夏季高温多雨,最热月(7月)均温28℃。无霜期6—8个月...[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