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代前中期八旗男丁的数量清朝入关后,绝大多数八旗人口迁居北京及京畿地区。正如梁诗正所说:“查八旗人,除各省驻防与近京五百里听其屯种外,余并随旗居住,群聚京师,以示居重驭轻之势。”[1]因此,在上面估计的北京地区总人...[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1.清代前中期八旗男丁的数量清朝入关后,绝大多数八旗人口迁居北京及京畿地区。正如梁诗正所说:“查八旗人,除各省驻防与近京五百里听其屯种外,余并随旗居住,群聚京师,以示居重驭轻之势。”[1]因此,在上面估计的北京地区总人...[继续阅读]
1.元明易代之际的人口流散从元朝末期到明军攻占大都,大都地区的人口数量急剧减少。至正年间,因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导致运到大都的粮食大幅减少,同时大都又数次发生大饥疫,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在这种情况下,肯定会有不少人口...[继续阅读]
1.清初八旗人口的内迁明朝末年到清军入关,北京地区的人口数量较明朝盛期已大幅下降。这一方面是因为在与后金(清)军和农民军的战争中,北京地区蒙受了很大的人口损失,另一方面是因为从万历到崇祯年间,华北地区屡次爆发瘟疫...[继续阅读]
明朝时期,入居北京的外国人很少。从有关记载看,明代前期,曾有少量交趾(又作交阯)人和朝鲜人迁移到北京居住。明朝建立时,今越南分为两个部分,北部称安南,南部称占城,皆与明朝保持着朝贡关系。建文年间,安南发生内乱。永乐年...[继续阅读]
目前所知最早的北京人口出生统计,是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民政部对京师内外城各区居民的出生情况所做的调查。按照该年的统计,内城共出生人口4923人,外城出生人口726人[1],计算其出生率,内城为11.88‰,外城为为2.49‰,合计为8.01‰。...[继续阅读]
1.清代北京皇族人口死亡率的变动关于清末以前长时段的北京人口死亡状况,仍以李中清等人根据皇族宗谱所做的研究最为系统。他们利用这些资料,详细考察了新生儿、婴儿和儿童死亡率的动态模式。由于1840年以后的资料质量不高...[继续阅读]
1.州县地方明代北京地区州县地方的人口,分属于州县、军卫、上林苑监等不同系统,但并没有统括各系统的完整的户口统计数字。目前能够得到一些州县著籍户口数字,最为完整的是见于万历《顺天府志》的“原额”户口数和“实在”...[继续阅读]
1.性别构成明代北京地区留下的有关性别构成的资料很少,目前所见只有嘉靖《隆庆志》记载了隆庆州(隆庆年间改名延庆州)永乐二十年(1422年)到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年间共10个年份的男、女口数。光绪《延庆州志》在转录了上述户口...[继续阅读]
明清时期,生活在北京地区州县地方的人口,都分属于不同的系统。明代主要分属州县系统和军卫系统,清代主要分属州县系统和八旗系统。但无论属于什么系统,州县地方的人口都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当然,在各州县治所城镇,也生活着...[继续阅读]
1.蒙古族元朝时期,大量蒙古人迁入内地。明朝取代元朝后,仍有不少蒙古人留居或移居内地,而北京及北直隶是安置蒙古人最多的地区。从时间上来说,蒙古人自塞外来归,主要发生在明代前期,尤以永乐、宣德年间为盛,到成化以后,归附...[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