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就这些发掘资料的价值分析谈起,探索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在形态特征上的连续性及产生的变异性。古代史前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文化最发达。一般认为,华夏文明的根在这里。同样,考古发掘也证明,氏族社会晚期的居民点聚...[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以下就这些发掘资料的价值分析谈起,探索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在形态特征上的连续性及产生的变异性。古代史前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文化最发达。一般认为,华夏文明的根在这里。同样,考古发掘也证明,氏族社会晚期的居民点聚...[继续阅读]
以上这些,加上洛阳东周王城(经发掘肯定的东周都城),一共有九座。现用统一比例尺,将九座城市的考古发掘或遗存基本情况画出来(图1-16至图1-24)。结果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古代都城,在城市规划上的特征,基本可以分为三类:(1) 属于...[继续阅读]
战国时代的连年征战,使百姓颠沛流离,民不聊生,引起社会动乱,经济发展缓慢,终于导致秦国征伐六国,统一了全国。秦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大帝国。秦是在几十年的武力征伐之下统一全国的,在进行统一战争之前,大约有...[继续阅读]
汉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西汉自公元前206年,由刘邦建立,都城在关中长安,至公元8年,前后延续214年。东汉是刘秀于25年建立的汉室又一王朝,都城在洛水北岸的洛阳,至220年结束,前后延续195年。西汉末曾出现过王莽代汉建立的新...[继续阅读]
汉室灭亡之后,全国出现三国鼎立、西晋、东晋、南北朝对峙分裂的局面,长达三百多年。在这期间战争频繁,军事思想再次得到发展,特别在吴、魏、蜀三国时代,军事战略思想的发展,使原来的古代象天法地规划又有进一步发展。历史...[继续阅读]
两晋、南北朝时代是宗教蓬勃发展的时代,由于政治动荡,生活不安定,民众纷纷到宗教中寻找庇护。统治者也加以利用,大力扶助宗教发展,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古代的宗教势力,主要是佛教和道教。佛教发源于古印度,创始人...[继续阅读]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战乱纷飞的时代,北方和南方地区都频繁经历朝代更迭,国都迁建,弄清这段城市规划史难度较大。应当注意的是,这段规划史实际上是集中在洛阳(洛阳包括了河北的邺城)和建康两个地区。只要把这两个地区复杂...[继续阅读]
隋代是中国又一次大统一的开始,虽然只有短短37年时间,但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甚深、甚广。隋初在文帝的大力治理下,经济曾一度发展得较好。文帝在位24年,实施了一系列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的政策。在治理国土方面,最突出的成...[继续阅读]
唐代推翻了隋代之后,实现了空前的统一,近三百年里,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和城市建设都得到很大发展,特别在开元年间,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唐代从618—907年,共历289年。唐代由隋代的太原留守(官...[继续阅读]
唐代灭亡之后,全国又出现数十年的混乱局面,后来,由赵氏的宋代收拾了残局,建立北宋政权(960—1127年)。北宋初年曾统一了全国(主要是黄河及以南地区),经济文化一度繁荣发展。由于手工业规模的扩大,促进了商贸的发展,城市居民生...[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