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文明戏堕落的时候,一些学生业余演剧,仍坚持着进步的倾向,并对中国话剧的建设作出了进一步的努力和贡献。其中较为突出的有天津南开学校和北京清华学校的学生演剧。1914年11月17日,南开新剧团正式成立。此后经常举行各...[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在职业文明戏堕落的时候,一些学生业余演剧,仍坚持着进步的倾向,并对中国话剧的建设作出了进一步的努力和贡献。其中较为突出的有天津南开学校和北京清华学校的学生演剧。1914年11月17日,南开新剧团正式成立。此后经常举行各...[继续阅读]
1917年,在辛亥革命失败以后,曾经风行一时的早期话剧(文明新戏),经历了从职业化到商业化的演变,迅速衰落下去。与此同时,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却正酝酿着又一场伟大的变革,那就是以《新青年》杂志为前锋,代表中国资产阶级和小资...[继续阅读]
新文化运动对戏剧改良的鼓吹,既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适应新的社会思潮、政治斗争的需要产生的,也是以戏剧自身发展的现状和历史的客观存在作为前提的。这些历史客观存在,就是洪深所说的:“传统的旧戏,改良的旧戏,文明戏——...[继续阅读]
在《新青年》新旧戏剧的争论中,热烈地讨论了创建现代话剧的必要性问题;也就怎样创建现代话剧的方向和方法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并大量译介西方著名剧作,以资借鉴。由于当时建设性的主张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如其要...[继续阅读]
1920年10月,在上海新舞台剧场有一次不寻常的演出。由著名的文明戏演员汪优游主持,联络新舞台的一些著名戏曲演员夏月润、夏月珊、周凤文等通力合作,演出了一部《新青年》所提倡的现代话剧——萧伯纳的名作《华伦夫人之职业...[继续阅读]
20世纪20年代初的学生“爱美剧”运动,打破了因为文明戏的没落而形成的新剧舞台沉寂的局面,成为“五四”以后创造现代话剧的重要实践。其活动中心在北京,关键人物是陈大悲和蒲伯英。中国的学生业余演剧活动一直有着好的传统...[继续阅读]
当“爱美剧”浪潮澎湃于北京的时候,上海也积极响应,很快成为南方的戏剧运动中心。许多大、中学校组织了业余演剧,如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生会在五卅惨案后不久就首演了郭沫若的《聂嫈》;澄衷中学演出过袁昌英的《孔雀东南飞...[继续阅读]
1925年,正是“爱美剧”的实践在因袭的重担下挣扎前进、步履艰难的时候,北京城里出现了一件“于中国戏剧运动有重大关系的事”①,那就是中国话剧史上第一个由政府主办的教育机构——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简称北京艺专)戏剧...[继续阅读]
北京艺专戏剧系的成立与所谓“国剧”运动的口号有不解之缘。这个口号的提出,早在余上沅、赵太侔等人留美学习期间就已开始酝酿,并成为他们回国后致力于戏剧活动(包括创办北京艺专戏剧系)的宗旨。因此在戏剧系第一次公演成...[继续阅读]
在“五四”以来现代话剧的创建中,重要环节之一是话剧文学的确立。与早期话剧——文明新戏不同,话剧文学的发展和舞台演出的脚本制度的建立,是现代话剧的突出标志。它为话剧舞台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出发点。人们在文明戏...[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