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及其珐琅器很早就在我国出现,历史记载可追溯到13世纪的宋元时期,但真正能在国内制作应是元代成吉思汗进攻大食(大食为唐宋时代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总称。源于波斯语称阿拉伯人为Tazi的音译),将该地工匠俘虏押回制作,并将...[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珐琅及其珐琅器很早就在我国出现,历史记载可追溯到13世纪的宋元时期,但真正能在国内制作应是元代成吉思汗进攻大食(大食为唐宋时代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总称。源于波斯语称阿拉伯人为Tazi的音译),将该地工匠俘虏押回制作,并将...[继续阅读]
康熙时期康熙创烧时期的珐琅彩瓷,我们还能看出五彩瓷的彩绘工艺痕迹和掐丝珐琅的工艺痕迹,但更多的是移植铜胎画珐琅的工艺。首先是施彩的瓷器表面为不上釉的涩胎(俗称“反瓷”),敷以色料地子。这既是仿铜胎画珐琅的彩绘工...[继续阅读]
清代宫廷珐琅彩瓷在什么时候极尽奢华后坠入衰微的呢?清代瓷胎画珐琅的确切衰亡时间,目前学术界尚存有争议,一说是乾隆三十年(1765年)以前,一说是乾隆六十年(1795年)以前,但两种看法都认定瓷胎画珐琅终止于乾隆朝。瓷胎画珐琅的...[继续阅读]
珐琅彩瓷器神秘色彩最浓的莫过于其彩绘颜料——瓷用珐琅料,也正是因为这种神秘的颜料而命名这一新的彩瓷。珐琅料一开始是宫廷直接从欧洲进口,后来由宫廷秘密炼制,直至消失,始终没有流入民间,更没有流向市场。各个时代的人...[继续阅读]
清代珐琅彩瓷的制作过程,在我国古代陶瓷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最为严谨、最为复杂的。从它诞生的那天起,每一道工序都一直在皇帝的直接干预甚至参与下完成的。据《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造活计清档》记载:“雍正四年8月19日...[继续阅读]
我国釉上彩瓷的称谓一般由两种因素决定:一是施彩颜料,如珐琅彩、粉彩、新彩等;一是彩饰工艺,如斗彩。诸如创烧于明代的斗彩瓷器、五彩(又称“古彩”、“硬彩”)瓷器;创烧于清代的珐琅彩(又称“洋彩”)瓷器、粉彩(也称“洋彩...[继续阅读]
珐琅彩瓷成功地将铜胎珐琅的材料及技术移植到瓷器上来,其意义不仅仅是创烧了一个全新的彩瓷种类,而且也带来了一系列陶瓷彩绘工艺上的技术革命与创新,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彩瓷历史的发展。清代以前的五彩瓷器的彩绘工艺...[继续阅读]
珐琅彩瓷从胎骨釉质到绘画施彩均堪称一流,用精美绝伦来形容它毫不为过。珐琅彩瓷其胎瓷质地精良,胎骨俏薄精致,釉质细腻清澈,绝对是同时期的佼佼者,就是拿到今天来说也堪称上乘精品。其画面纹样设计,及绘画敷色染彩绝非民...[继续阅读]
珐琅彩瓷自清朝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问世,至雍正六年(1728年)造办处内炼珐琅彩料成功后,珐琅彩瓷进入鼎盛时期,并一直延续至乾隆朝。用于绘制珐琅彩瓷的珐琅料在初期都是直接从国外进口,为了使珐琅料国产化,康熙皇帝在晚年还设...[继续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各界对陶瓷的收藏也不断升温,正所谓“盛世收藏”。然而,真正的御窑皇室珍品又能有几多传世?根本无法满足热胀的收藏市场。市场的过热需求,极大地刺激了景德镇陶瓷仿古业的迅猛...[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