虻类不仅刺叮骚扰人畜,而且传播许多疾病,被列为重要医学昆虫和畜牧业害虫。虻类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自古就被人们所重视。早在2000多年前,刘安《淮南子》中就有“虻散积血,断木榆龋”的记载;《神农本草经》的药分三品,已将蜚...[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虻类不仅刺叮骚扰人畜,而且传播许多疾病,被列为重要医学昆虫和畜牧业害虫。虻类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自古就被人们所重视。早在2000多年前,刘安《淮南子》中就有“虻散积血,断木榆龋”的记载;《神农本草经》的药分三品,已将蜚...[继续阅读]
虻类成虫整体分为头、胸、腹3部分(图1-02)。头部有发达的感受器和摄食器官;胸部由3体节组成,有翅和足等运动器官;腹部由10节组成,第8~10节特化为外生殖器。1.触角2.额3.复眼4.盾缝5.盾片6.背侧片7.前小盾片8.小盾片9.翅10.浅色中三角...[继续阅读]
一、卵(图1-15)纺锤形或圆筒形,有些种的卵中央略向一侧弯曲。刚产下时多为白色,有些则为黄色、黄白色或灰色,而后变为深棕、褐色或黑色,长度在1.0~2.5mm。卵的形态及卵产下后的排列形状有种的特异性。图1-15卵二、幼虫(图1-16)虻...[继续阅读]
一、分类地位虻科隶属于昆虫纲(Insecta),双翅目(Diptera)的短角亚目(Brachycera)。短角亚目分20多科,其共同特征是:触角短,3节,无触角芒,结构各异;颚须1~2节,一般向前;裸蛹,羽化时蛹纵裂;幼虫具不完全而可伸缩的头。二、分类系统虻科的...[继续阅读]
甘肃省东西绵延1300km,在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由东南向西北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陇南南部的亚热带湿热气候年平均温在14℃左右,年降雨量在700mm左右,而河西走廊西部则为温暖带干旱气候,年均温仅8℃,降雨量仅有50mm。植被类型方面...[继续阅读]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部,黄河上游,地处东经92°20′~108°43′,北纬32°36′~42°47′。东邻陕西省,北接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约820km长的地带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为界,西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为青海省,南与四川省毗邻,东西长约1300km,总...[继续阅读]
虻虫的个体发育要经过多次蜕皮和变态。蜕皮和变态受内分泌的制约。其变态发育属完全变态,整个生活史是从卵经过各龄幼虫、化蛹以至羽化为成虫的变化过程(图1-20)。从广义上说,生活史包括生态、生理和习性,因为虻虫的一生就...[继续阅读]
一、幼虫生态习性虻幼虫主要孳生于潮湿的土壤中,如沼泽、河沟、水塘和稻田的污泥中,森林、草地和庭园的湿土中,少数孳生于烂树叶、烂木头或树洞中,也有孳生在岩石和活树上着生的苔鲜层下或蚁巢中的,个别种还可孳生在流动的...[继续阅读]
虻科昆虫对人的影响,主要是刺叮骚扰牧民、林工、农民和野外从业人员,在一些地区由于受虻侵扰严重(图1-21),被迫停止放牧、伐木和田间作业,在甘肃陇南南部山地稻作区农民的四肢常被虻幼叮咬,轻者痛痒、留有小伤口,重者则继发...[继续阅读]
虻科昆虫叮咬家畜所造成的损害不仅是骚扰与吸血,而且被叮咬伤口流血再为蝇类及其他昆虫舐食可能造成进一步的感染。另外,还传播多种人畜共患疾病,如伊氏锥虫病:病原体为伊氏锥虫,存在于患畜血液中,传播媒介主要是虻科昆虫...[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