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牧是家畜在草地的一种牧食行为,是使人工管护下的草食动物在放牧地上采食牧草并将其转化成畜产品的一种生产方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中,放牧家畜以草地为生活条件,一方面采食牧草,从放牧地摄取营养物质,另一方面,家畜在放牧...[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放牧是家畜在草地的一种牧食行为,是使人工管护下的草食动物在放牧地上采食牧草并将其转化成畜产品的一种生产方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中,放牧家畜以草地为生活条件,一方面采食牧草,从放牧地摄取营养物质,另一方面,家畜在放牧...[继续阅读]
1.放牧适宜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放牧适宜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与草地植被、产量及土壤状况都有很大关系。早春,牧草刚刚萌发,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一般当牧草再生后,经10~15d之后才能重新开始积累营养物质。因此,放牧过早,特别是融...[继续阅读]
根据放牧对家畜有无控制或用何种方式控制,可归属为表2-1所列各种方法。表2-1放牧方式及放牧方法放牧方式放牧方法无控制放牧自由采食(自由放牧)有控制放牧一条鞭式放牧跟群放牧满天星式放牧羁绊放牧系留放牧固定围栏放牧围...[继续阅读]
放牧制度可分为两大类:间断放牧和连续放牧。间断放牧即划区轮牧,连续放牧即自由放牧。间断放牧或称有计划放牧,是指让家畜将一定区域内的草迅速吃完,然后转移到一个新的区域。在间断放牧管理下,家畜按照规定的顺序和规律在...[继续阅读]
1.放牧管理策略(1)草地载畜量。①草地载畜量的估算。1979年Caughley得出的不同放牧密度下植物和草食动物的关系图(1985年经Bell修改)表明:当植物的生长量和动物的采食量相等时,受食物供应量的限制,动物种群的数量不再增加(动物的出...[继续阅读]
1.草地退化草地退化是草地生态系统在其演化过程中,其结构特征和能流与物流循环等过程的恶化,即草地生态系统的生产与生态功能衰退的现象。它既包括“草”的退化,也包括“地”的退化(董世魁等,2009)。在草地管理中,所谓草地退...[继续阅读]
草地改良的含义是:在不破坏草地植被条件下,用生态学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各种农艺措施,改变天然草群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帮助原生植被,必要时直接引入适宜当地生存的天然草种或驯化种,改变天然草群成分,增加植被密度和种的多...[继续阅读]
人工草地建设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包括自然因素如光照、温度等,也包括牧草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特性,还包括人工管理水平、利用方式等,因此要根据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目的选择合适的草种。1.不同生态区人工草地优良牧草从草...[继续阅读]
为了改良草山草坡,提高草场生产力,1983年农业部引进了新西兰牧草种子生产技术,在贵州独山进行了开发、试验和研究。通过技术人员与新西兰牧草专家的密切合作,在一片荒山辟岭上开发了3700亩牧草种子地和优质人工草地,在这片新...[继续阅读]
1.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种草养畜,发展草地畜牧业是西部地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使农民增收致富和财税增长的有效途径。各地在开展此项工作时,要对本地区的草山草坡面积、原生植被、土壤类型等进行一次详细调查,全面掌握情况后...[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