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胎制胚有讲究

    兰州刻葫芦艺术家雕刻葫芦所用的葫芦主要有三种:亚腰葫芦、兰州特有的“鸡蛋葫芦”和“疙瘩葫芦”,也有使用异型葫芦和其他葫芦的,但数量较少。所谓亚腰葫芦就是自然生长而成的上小下大,体腹饱满的那种各地比较常见的葫芦......查看详细>>

标签: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刻法多样显奇效

    兰州刻葫芦成为巧夺天工的艺术品,是经历了李文斋、阮光宇、陈唯一、阮文辉几代人的努力,并向中国书画的转型和演变之后才实现的。因此,兰州刻葫芦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中国书画艺术的表现形式的转移和承接。中国画......查看详细>>

标签: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巧工还须利其器

    兰州刻葫芦艺术家们所使用的工具一般都是自制的各类针具、刀具、软尺,以及特制的铁规等。此外,每个葫芦雕刻者都会根据自己所雕刻的内容和需要制作一些得心应手的特制工具。工具的使用主要靠经验,不断地在刻画的过程中总......查看详细>>

标签: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制作选材费思量

    1.兰州刻葫芦的选材与设计:兰州刻葫芦在雕刻之前,首先要对葫芦进行认真挑选,因为选择不同形状和质地的葫芦胚更利于雕刻不同题材的刻葫芦作品。哪些葫芦胚子宜刻山水,哪些葫芦胚子宜刻人物,哪些葫芦胚子适宜刻字,都要分门别......查看详细>>

标签: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根深叶茂说阮氏

    兰州阮氏刻葫芦从阮光宇开始,经阮文辉及其子女三代人的努力,注重中国传统书画的审美趣味,在山水葫芦的刻画上更加注重中国山水画远近虚实的透视空间关系,将水墨画中的笔法和墨法融入刻葫芦技艺当中,最终确立了阮氏葫芦的写......查看详细>>

标签: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陈氏葫芦放异彩

    陈氏葫芦的创始人陈唯一先生在葫芦上微雕文字堪称一绝。他将《太史公自序》的1212个字和《管晏列传》的1093个字,刻在直径不到4厘米的鸡蛋葫芦上,刀法苍劲有力,洒脱流畅,连一些笔功极深的书法家也感慨自己的毛笔有时也难以达......查看详细>>

标签: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王氏葫芦有传人

    王德山是李文斋的嫡传弟子,以他为代表的王氏刻葫芦以线描为主要造型手法,作品刻工精细,人物造型优美,是兰州刻葫芦中最具传统意义的类型之一。王德山之子王家弟受其父影响,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也开始涉足刻葫芦技艺。作......查看详细>>

标签: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博采众长铸新我

    兰州刻葫芦经历了100多年历史的演变,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代表性工艺美术品种。要成为一名严格意义上的刻葫芦艺术家只有先成为一名合格的书画家,有了书画方面的基础,才有可能在葫芦上创作中国书画作品。......查看详细>>

标签: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寓意丰沛传吉祥

    中国古人认为,人类创世之前的混沌状态是以天地合二为一的有机整体为特征的,其物化的形象就是——葫芦形,而人格化的形象则是人类始祖盘古、伏羲、女娲等等,而这种形象的崇拜,其实就是物化的生殖崇拜观念。从宇宙混沌到天地......查看详细>>

标签: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鉴赏收藏渊源长

    兰州刻葫芦经历了100多年历史的演变,名家辈出,从早期以李文斋为代表的简易山水、花鸟、人物等刻葫芦白描作品,到中期的以王德山、王云山、陈唯一、阮文辉为代表的涉及人物、山水、花鸟以及诗词歌赋为题的刻葫芦作品,直至当......查看详细>>

标签: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