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羊皮筏子承载了兰州地区悠久而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在兰州流传着一句“千年的筏子,百年的桥,万里黄河第一漂”。从《后汉书·邓训传》所载的“缝革为船,置于箅上,以渡河”算起,羊皮筏子至今已愈一千九百余年的历史。由此可...[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兰州羊皮筏子承载了兰州地区悠久而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在兰州流传着一句“千年的筏子,百年的桥,万里黄河第一漂”。从《后汉书·邓训传》所载的“缝革为船,置于箅上,以渡河”算起,羊皮筏子至今已愈一千九百余年的历史。由此可...[继续阅读]
“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哎,九十九道弯上九十九只船,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杆,九十九个艄公来把船儿搬哎……”一首高亢、苍凉、雄健、悠扬的黄河船夫曲把我们带到了九曲十八弯的母亲河上。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继续阅读]
谈到羊皮筏子的源起,最早证之史册的记载,出现在《后汉书·邓训传》中,书中讲述的是东汉章帝章和二年(88年)张掖太守邓训出河湟,接任护羌校尉,对诸羌实行怀柔之策,众羌归附。唯独羌西迷唐不服,退居大小榆谷(今贵德黄河南岸)对...[继续阅读]
羊皮筏子是古代劳动人民在与大自然的斗争和依存过程中,巧妙利用自然环境生产的原材料,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技能,满足于生产、生活需要创造出来的交通工具。在二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为黄河上中游及两岸各族人民带来便利...[继续阅读]
兰州黄河段在1949年以前水上运输基本都是由羊皮筏子承担,所以就有众多的码头,如河口码头,沙井驿码头,上河沿码头,雷坛河码头,水北门码头(永昌路北口),水洞楼码头(今水车博览园),庙滩子码头等。不但码头多,而且从事皮筏运输的人...[继续阅读]
当现代的人们在黄河母亲雕像至中山桥段的滨河小道上信步漫游时,时而就能看到有几只羊皮筏子在河上悠闲的漂荡。远远望去,如一叶扁舟,人筏混为一体,随波逐流;近看则见在紧贴水面的皮筏子上,坐着三五个游客,兴高采烈,喊着唱着...[继续阅读]
两两虚舟竟日横,阿谁南揖揽澄清。数联浑脱轻如叶,时向中流自在行。这是古代兰州诗人刘应甲写的《大船古渡》中描写羊皮筏子的诗句。岁月悠悠,时光如流,说不尽的古道辉煌水路繁华,沧海桑田。如今的航空,铁路,公路,高速公路四...[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