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汉时期民族关系的基本特点

    秦、汉时期居住在中原四周的各民族(或部落集团),因其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和经济形式的不同,直接影响着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使民族关系出现了一些具有时代性的特点。自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思想上的大一......查看详细>>

标签:民族政策简史

一、对匈奴的政策

    秦始皇横扫六国之际,雄踞于蒙古草原上的匈奴人也日渐强大起来,趁内地不断纷争、无暇北顾之机,不断侵扰边境,牧马阴山之南,连秦的北方河套地区也被匈奴占据,对秦的后方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在秦基本结束统一战争之后,秦与......查看详细>>

标签:民族政策简史

二、开拓政策

    直至秦灭六国,统一中原地区时,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地区还没有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秦灭六国之后,秦帝国在南方的广大地区发动了对百越的大规模战争,这一战争是秦始皇统一全国政策的继续。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派尉屠睢......查看详细>>

标签:民族政策简史

三、移民实边政策

    “南取百越之地”,北“却匈奴七百余里”⑤。随着疆域的开拓,民族地区的统一和开发,秦帝国采取了徙民实边的政策来巩固他的统一和扩大其政治影响。秦帝国徙民实边的政策开始于统一全国的过程中,为了打击旧贵族和地方豪富的......查看详细>>

标签:民族政策简史

四、行政管理政策

    秦帝国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行政管理的问题采取了特殊的措施,即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有别于内地县的政权形式——“道”。《史记·孝文帝本纪·正义》就说:“县有蛮夷曰道”⑧;《后汉书·百官志五》亦说:“凡......查看详细>>

标签:民族政策简史

五、风俗习惯政策

    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实行改革政策。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在左丞相李斯和少子胡亥的随同下,巡行到今浙江绍兴,登会稽山,祭大禹,并于会稽山上刻石留念。在会稽刻石中,针对当地经济、文化和风俗比......查看详细>>

标签:民族政策简史

一、和亲政策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帝国,历吕后、文帝、景帝,至汉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汉中央政府在“无为而治”思想的指导下,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而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相应地......查看详细>>

标签:民族政策简史

二、“和集”政策

    西汉立国之后,因其国力虚弱,无力大规模地经略百越地区,因此,在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的同时,对南方少数民族也采取了“和集百越”③的政策。1.分封东越首领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虽被秦废为君长,但仍然居于闽中郡地。秦朝末......查看详细>>

标签:民族政策简史

三、开拓政策

    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到武帝统治时期,西汉帝国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经过平“七国之乱”,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汉武帝也就将汉初以和亲和怀柔为主的民族政策,转变为以武功开拓为主的民族......查看详细>>

标签:民族政策简史

四、怀柔政策

    西汉在开疆扩土的同时,对少数民族实行了怀柔政策,其主要内容有:1.封侯拜爵为了从内部分化匈奴的力量,争取部分匈奴贵族对汉中央政府的承认和支持,对于降汉的匈奴贵族,西汉政府尽力笼络,不惜赏赐,并且封侯拜爵,给予政治上的地......查看详细>>

标签:民族政策简史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