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明地区学术陆衰朱兴的过程中,黄震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但黄震并不是横空出世的,在黄震之前还有一个朱学在本地域渐播的时间过程。刘永济在谈到文学风会时曾精辟地指出:“文艺之事,言派别不如言风会。派别近私,风会则...[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在四明地区学术陆衰朱兴的过程中,黄震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但黄震并不是横空出世的,在黄震之前还有一个朱学在本地域渐播的时间过程。刘永济在谈到文学风会时曾精辟地指出:“文艺之事,言派别不如言风会。派别近私,风会则...[继续阅读]
黄震(1213—1281),字东发,学者称为于越先生。慈溪人,宝祐四年(1256)进士,长期担任地方官,勤于政事,重视农业和水利工程建设,又能不畏地方豪富,执法公正,赈灾济贫,禁止、取缔淫祀、迷信活动。咸淳四年(1248)黄震被任命为使馆校阅期间...[继续阅读]
晚宋甬上研究《易》学较有成绩的是鄞县人赵汝楳。赵汝楳为宗室子,史弥远之女婿。为人卑退自修,精于《易》象。出守婺州,颇有政绩和清名。故陈著称赞云:“天惠宝婺,起家建牙,曾未几时,行碑拍路,谓百姓沃诗书之泽,诸邑乐约束...[继续阅读]
王应麟(1223—1296),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学者称为厚斋先生。原籍开封府祥符县,其曾祖王安道随宋室南渡,至孝宗乾道间始定居于鄞。王应麟淳祐元年(1241)中进士,三十四岁中博学鸿词科。开庆元年(1259)升任太常寺主簿,因触忤讳言边事的...[继续阅读]
南宋定都临安后,相继恢复了过去设立的起居院、日历所、实录院、国史院、会要所、玉牒所等修史机构,编写出版了许多史学著作。最早是汪大猷参与了《宋会要》的编纂。①自高文虎(?—1214)以来至理宗朝,四明人士进入这些机构参...[继续阅读]
南宋四明学者研究古代史成绩最为突出的是高文虎,有《史记注》130卷(袁桷《延祐四明志》曾录其《天官书集注》,当即《史记注》的一部分)。高似孙叙录云:“先公太史推本经传,旁罗百氏,错综群言,凡五百万言,为《太史公史注》。...[继续阅读]
朱辅(1142—?),字季公。朱翌季子,安徽桐城人。①朱翌于绍兴十一年(1141)贬韶州居住,在贬所长达十四年。朱辅的童年时代就是在韶阳度过的。绍兴二十六年(1156),朱翌定居甬上,朱、朱辅兄弟亦随父而来,朱成为楼钥伯兄楼...[继续阅读]
宋代影响深远的学术史著作当推朱熹的《伊洛渊源录》,以明学统为其写作的中心思想,其弊在分道学门户,助长了道学的水火对立。继之者李心传《道学录》通过理学兴衰,阐明程朱理学的渊源流变,并把宋代的兴亡与理学的崇黜联系在...[继续阅读]
黄震于咸淳四年(1268)曾一度担任史馆检阅,参与修撰宁宗、理宗两朝国史实录。黄氏“分修附传”,因当时投到史馆供修附传的人物资料极少,黄氏曾建议在局官员到乡里自行访求先贤事迹缴付史馆。黄震在史馆工作实际仅数月,故所作...[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