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重、治理难,严重地威胁着我国的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防洪安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紧缺,生态...[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重、治理难,严重地威胁着我国的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防洪安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紧缺,生态...[继续阅读]
据有关文献记载,早在1882~1883年间,德国土壤学家沃伦(E.Wollny)先生首先建立了微型坡面径流观测小区,研究土壤特性、坡度、坡向和植被覆盖度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同时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入渗、土壤蒸发的潜在影响,开创了水土流失定位...[继续阅读]
1919年,我国在黄河干支流上建立了水文站开始了径流泥沙输移观测。我国的水土流失监测是从开展典型试验观测,探索水土流失规律和治理技术开始的。最早的水土流失观测始于20世纪20年代,1922~1927年,金陵大学美籍教授W.C.罗德民在...[继续阅读]
(一)森林资源清查我国是建立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体系较早的国家之一。1962年完成了第一次全国森林资源整理统计汇总。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实施了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5年一次的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制度,截至2008年已...[继续阅读]
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手段,是防治江河水患的根本措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是国情国力评价的基础,是生态建设的基础,是水土流失防治的基础,是水土保持信息化的基础,是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的基础,是水土保持赶超世界先进...[继续阅读]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是为了明确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实施分区防治战略,分类指导,有效地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划定的,包括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分为国家级、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和...[继续阅读]
(一)划分原则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间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差异很大;而且,我国水土流失类型复杂多样,面广量大,危害严重,决定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内容、重点、途径和措施各不相同。我国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划分根据水土流失程...[继续阅读]
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纲要》、《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划定42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包括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面积222.98万km2(包括重点监督区与重点治...[继续阅读]
土壤侵蚀过程中耦合了多种复杂的环境要素和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侵蚀环境因素的复杂性,以及侵蚀环境因素时空组合特征的差异性,表现出侵蚀类型、侵蚀方式和侵蚀形态等侵蚀类型在空间分布和空间组合上的差异性和复杂...[继续阅读]
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主要受自然界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和控制,通常把土壤侵蚀影响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植被和土壤及地面组成物质等,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先决条件,或者叫潜在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