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圈流变学的目标是研究岩石圈物质的变形、流动及其机制。20世纪70年代以来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实验和地热研究的丰硕成果,推动了该分支学科的进展。Ranalli(1987)建立了7种岩石圈流变学剖面,论述了岩石圈的流变学分层特性。此后...[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岩石圈流变学的目标是研究岩石圈物质的变形、流动及其机制。20世纪70年代以来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实验和地热研究的丰硕成果,推动了该分支学科的进展。Ranalli(1987)建立了7种岩石圈流变学剖面,论述了岩石圈的流变学分层特性。此后...[继续阅读]
物理模拟是检验理论推导及构造成因模式的重要手段,定量化物理模拟对模型材料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需要探索新的实验材料;另一方面需要定量探讨模型材料的流变性能。对此,国外学者已做了不少工作(如McClay,1976;Dixon和...[继续阅读]
一般来说,测定材料的流变性质是在一定条件下,对试料施加切应力(或剪切变形),跟踪受力后的应变响应(或应力响应)对时间的函数关系,得到流变参数。所施加的应力在理论上简单解析,在实验上能够实现,本节的拖曳式简式流变仪,按照...[继续阅读]
为检测简式拖曳式流变仪测定数据的可信性,本节分别采用简式拖曳式流变仪与孟山都流变仪测试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流变参数。一、孟山都流变仪测定实验用作对比的孟山都毛细管流变仪原理如下:考虑不可压缩的流体在内半径为R的...[继续阅读]
本节将阐述运用肿缩香肠构造估算天然岩石流变参数的方法,即肿缩香肠构造流变计;并通过研究采自北京西山和奥地利阿尔卑斯地区的肿缩香肠构造超显微构造,探讨肿缩香肠构造流变计的可行性。同时,还将利用采自北京西山、川西...[继续阅读]
在香肠构造相当发育的地区,基质的流变性质受岩性、结晶粒度等因素的影响(樊光明等,1997,2000),而不同基质流变性质的差异可由石香肠构造显示的应变量反映。在形变时物理化学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同一岩性的断裂石香肠构造显示的...[继续阅读]
Mandal和Khan(1991)率先对菱形香肠构造做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在只考虑垂直层面压力的情况下,把菱形香肠体视为刚体,具体分析了菱形香肠的旋转以及香肠体间的分离,并用物理模拟实验验证。但是,其纯剪切模式的理论分析和实验均...[继续阅读]
利用小构造来恢复岩石的古流变性质值得探索(Czeck等,2009),本节尝试利用对称鱼嘴构造来定量研究相邻能干层黏度的相对值。一、原理为研究的方便,这里引入Wegmann(1932)的鱼嘴构造的演化模型,将其演化过程中的五个不同的状态近似地...[继续阅读]
岩石的黏度为其能干性强弱的定量量度参数,如果要对比某地区岩石能干性并加以排序,必须先计算出相邻流变介质的黏度比,而介质的黏度是未知的,且这种黏度是构造形迹形成时的黏度(岩石古黏度),而目前实验条件下很难推算当时的...[继续阅读]
能干性不同的岩层在平行岩层面的剪切作用下,相邻岩层的应变椭球的大小、方位均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应变折射(Treagus等1973,1981,1983;Weijermars,1992)。对于牛顿流体,应变折射不仅与应力的大小、方位有关,还与介质之间的黏度比有...[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