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名平(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出身于楚国贵族家庭,与楚王同姓,今湖北秭归县人。屈原“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④20多岁时就任楚怀王的左徒,即楚国中央政府的秘书长,可谓才华横溢,政绩显赫,“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屈原名平(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出身于楚国贵族家庭,与楚王同姓,今湖北秭归县人。屈原“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④20多岁时就任楚怀王的左徒,即楚国中央政府的秘书长,可谓才华横溢,政绩显赫,“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继续阅读]
荀子名况,又称“荀卿”,战国晚期赵国人。生于周赧王二年,死于秦王政九年(公元前313—公元前238)。荀子对我国秘书事业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第一,荀子把“礼义”作为秘书思想的基础。如果说孟子思想的主要成就是在孔子“...[继续阅读]
韩非(公元前280—公元前233),战国晚期韩国人。作为荀子的学生,他继承了荀子关于规范的思想,只是把“礼”直接置换成了“法”,把对先王的推崇转为对现世君主的膜拜,构建了“法、势、术”相结合的政治规范论,被秦王嬴政在治国实...[继续阅读]
李斯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帝国丞相,也是从一名普通的底层秘书经过自身努力,最后走向权力的高峰者。李斯(公元前278—公元前208),楚国上蔡人,享年70岁。他年轻时曾在楚国担任过地方官府的小吏,后拜荀子为师,学“帝王之术”...[继续阅读]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倾朝野,这不能不归结为曹操善于培植幕宾,替他出谋划策。《文献通考》引司马光之语:“及魏武佐汉,初建魏国,置秘书令,典尚书奏事。文帝受禅,改秘书为中书,有令有监而不废尚书,然中书亲近,而尚书疏外矣。...[继续阅读]
诸葛亮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一位智慧性人物,他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神机妙算,奇策迭出,出神入化。他也是三国时蜀国一代名相,奉行法制,约官职、示仪轨、布公道、严军威,德威并举,儒法并用,为蜀汉政权建立和巩固做出了不朽贡...[继续阅读]
孙权作为三国鼎立时吴国的国君,在秘书队伍建设、公文运用以及利用身边贴近秘书从事侦探各级官吏等方面,具有开创性地位与贡献。我们归而析之,主要如次:首先,孙权罗揽名士做幕僚为他出谋划策。孙权一出掌江东,同曹操一样,就...[继续阅读]
迨至唐代浙江嘉兴出了一代名相陆贽(754—805),字敬舆,谥“宣”,也称“陆宣公”,所以嘉兴把府内最大的学府称为“宣公书院”,把嘉兴境内最大的运河大桥称为“宣公桥”,以示铭念,勉励后人。陆贽少年勤于学,大历年间16岁即中进士...[继续阅读]
《为吏之道》的作者不详,它事实上是一部如何做秘书以及如何做好秘书的教科书和职业指南。秦国时期对秘书职业道德的要求,以前由于未见文献记载,故阙而漏知。自从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中《为吏之道》佚书被发现,我们才窥...[继续阅读]
浙江汪辉祖,生于清雍正八年(1730),卒于嘉庆十二年(1807),字龙庄,萧山人,少习法家言,佐州县幕。乾隆四十年成进士,其受湖南宁远县知县,曾任两署道州,又兼署新田县,后因忤上级,被夺职归里,闭门读书,不问外事。阮元曾为其作传,①《清...[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