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台湾经济濒临崩溃边缘,工农业生产萎缩,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严重,而大量人口的涌入更使台湾经济无法承受,1950年财政赤字达5亿多美元,国民党陷入民穷财尽的绝境。台湾当局在美国的援助下,被迫采取了一系列...[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台湾经济濒临崩溃边缘,工农业生产萎缩,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严重,而大量人口的涌入更使台湾经济无法承受,1950年财政赤字达5亿多美元,国民党陷入民穷财尽的绝境。台湾当局在美国的援助下,被迫采取了一系列...[继续阅读]
1.美国支持获得转机。国民党败退台湾时,美国中央情报局认为没有美国的军事占领或控制,台湾“大约将于1950年底置于中国共产党控制之下”,因此美国没有命令驻华外交使节随蒋介石去台湾,也没有向台湾派驻正式外交官员。1950年...[继续阅读]
在发展教育事业方面,台湾采取了两个方面的措施:1.加强对各级学校的控制。蒋介石总结大陆失败原因时指出“最重要而又最值得研究的是教育问题……只因多年教育的失败,所以造成此次全面失败的主因”。还说“政治、经济、军事...[继续阅读]
1949年至1953年国民党当局因忙于稳定统治和恢复经济,无暇顾及科研事业,1954年台湾政局趋于稳定后,才开始予以关注。国民党当局宣布1954年为“发展科学年”,明令整个台湾地区的教育机构和工商企业单位积极推动科学研究事业。同年...[继续阅读]
1953年至1963年,台湾当局为发展台湾经济,采取了“进口替代”发展战略。“进口替代”就是从台湾经济的实际出发,将依靠进口的产品加以本地化,为满足本地市场需求而组织生产,以解决台湾经济存在的生产恢复慢、外汇枯竭、财政赤...[继续阅读]
台湾当局通过三期四年经济计划来推动“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1.1953年—1956年,第一期四年经济建设计划规定:农业部门计划包括农作物、林产、水产、蓄产和水利五个分计划;工业部门计划分为矿业、制造业、电力、交通运输业四...[继续阅读]
1956年,在中国当代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这一年,中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确立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这是中国...[继续阅读]
1.确立了一条从中国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原则。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所遵循的根本原则。当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确立起这一原则并非易事,经历了同“左”的...[继续阅读]
1.确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我国历史虽然不长,但我们对经济建设中所出现的一些不好的苗头,非常重视。1956年,在经济建设中出现了一种急于求成的冒进做法。刘少奇、...[继续阅读]
1956年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需要充分提高生产技术,更加需要充分地发展科学和利用科学知识。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绝大多数的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