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发展原则,是指民族法的制定与实施都要坚持促进各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全面共同发展。在上一节中,主要论述了形式平等,主要是政治平等问题。因为政治权利的规定往往是抽象的,法律规定上的平等也是最...[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共同发展原则,是指民族法的制定与实施都要坚持促进各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全面共同发展。在上一节中,主要论述了形式平等,主要是政治平等问题。因为政治权利的规定往往是抽象的,法律规定上的平等也是最...[继续阅读]
自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生态文明” 一词后,当前我国理论界的一个热点词就是建设 “五个文明”,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这也标志着中国社会社会主义文明体系从传统的 “两个文明” 发展到了...[继续阅读]
我国 《宪法》 序言中指出: “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因此,有学者将此条总结为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原则③; 有学者将此条总结为 “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原则”④。民族发展是前提、过程...[继续阅读]
先秦时期,少数民族并未与夏、商、周中央政权形成严格的隶属关系。对于少数民族的内部事务,三朝均不插手,没有形成关涉其内部事务的国家法律规范,少数民族有自主的决断权。在外事方面,商朝的 “宾” 和西周的 “小行人” 这...[继续阅读]
自秦以降,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格局逐渐成形。民族法逐渐走向完善之路。在秦汉时期,主要表现在形成了健全的民族事务管理机构和成熟的民族治理思路。(一) 秦朝的民族事务管理机构1. 中央民族事务管理机构典客。秦朝九卿之一...[继续阅读]
(一) 汉朝的民族事务管理机构1. 中央民族事务管理机构典客。汉初随秦制,设典客,处理归顺少数民族事务。至汉景帝时期,典客改称大行令,至武帝时,又改为大鸿胪,王莽时期则称为典乐。东汉废置。西汉时期,中央政府管理少数民族事...[继续阅读]
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入主中原,面对人数众多,并长期居住于该地区的汉民族,如何正确处理民族关系,进行统治便成了亟须解决的问题。为了减少民族间矛盾,维持社会稳定,便采用了胡汉分治的民族政策,即采用汉族法律治理汉民,采用胡...[继续阅读]
征服者被征服,是人类世界落后文明武力征服先进文明的必然结果,在中国的南北朝时期也不例外。北方游牧民族在中原混战时期,乘虚而入,从形式上征服了汉人,但不能征服汉族文化; 相反地,他们最终被汉族文化所征服,“胡律” 汉化...[继续阅读]
羁縻制度源远流长,萌芽于先秦时期,汉朝时该制度得以迅速发展,至汉武帝时期大规模使用。羁縻包括两层基本意思: “一是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加以制约; 二是让少数民族有一定的自主权和自治权”②。而经历魏晋南北朝大融合以后...[继续阅读]
唐代另一重要的民族制度就是 “化外人相犯” 制度。对 “化外人” 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认识是 “化外人” 即外国人,一种认识是 “化外人” 指少数民族。事实上 “化外人” 在法律上是一种特定的文化身份。法律上文化身份...[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