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才,艸木之初也。”段注:“引伸为凡始之称。释诂曰:‘初哉,始也,哉即才,故哉生明亦作才生明。’凡才材财裁纔字以同音通用。”由此我们知道:“才”的本义是“草木初生”,引申义为“开始”,才、裁、纔等字声音相近...[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说文》:“才,艸木之初也。”段注:“引伸为凡始之称。释诂曰:‘初哉,始也,哉即才,故哉生明亦作才生明。’凡才材财裁纔字以同音通用。”由此我们知道:“才”的本义是“草木初生”,引申义为“开始”,才、裁、纔等字声音相近...[继续阅读]
但,《说文》释为 “裼也”,即“袒露上身”之义。段玉裁注为:“今之经典,凡但裼字皆改为袒裼矣。”“但”后来被假借为副词或连词,可以用来总结概括,表“凡是”之义,如白居易《李白墓》:“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继续阅读]
《说文》:“不,鸟飞上翔不下来也。”段注:“凡云不然者,皆于此义引申假借。”由此我们知道,“不”否定副词的用法正是从其本义引申出来的。但是在后世语言运用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不”除逻辑否定含义外的另一种用法—...[继续阅读]
《说文》:“单,大也。”《段注》认为“大”是“大言”。我们认为“单”由本义“大”引申为“整体”,进而引申出“一个、单独”之义,继而虚化为限定副词,相当于“仅”“只”。检索语料,“单X就Y”非常少见,但我们在清代小说...[继续阅读]
不论是“只X便Y”格式还是“仅X即/便Y”格式,在篇章衔接中它们最早都是用于表示突出强调的,其他功能均是在这一功能的基础上形成的。拿举证型解说来讲,说话人为了使听话人明白或知晓某一事物、事件,通常会选取其中最典型的...[继续阅读]
本书第二章分别对“仅”“就”的语义指向进行了分析,得出二者同时指向X,X标示小量。而“X就Y”中,没有了“仅”对X的限定,即X没有明显的标示主观量的标记词,此时范围副词“就”存在前指和后指两种可能,因而产生两种数量对比...[继续阅读]
前面我们分析了“X就Y”格式,发现在“仅”缺失的情况下,一部分句子在孤立的语境或语境不明的情况下会产生歧义。但当使用范围副词“仅”来联合限定X时,X只能标示主观小量,Y就只可能标示主观大量,从而消除歧义。下面,我们再来...[继续阅读]
限制类范围副词作为副词的一个小类,一直受到语法学界的关注。近年来,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相关的副词研究也随之兴起。相比于引言中提及的副词“仅”及“仅X就Y”格式的研究,学界对副词“只、光”的研究更深入...[继续阅读]
副词“只”可以和很多同类的表限定的范围副词连用,如“仅、仅仅、单、就、才”等。连用时,“只”大都位于其他同类的范围副词之后,如:哦!恍若隔世啊!仅仅只不过十来年光景。我和他仅仅只说过一句话。这项任务单只一个人是...[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