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政策是指国家和社会以打击犯罪、预防犯罪、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为目的而制定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刑事政策的内涵具有四个方面的要素:刑事政策的主体是国家和社会(团体);刑事政策的对象包括犯罪和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刑事政策是指国家和社会以打击犯罪、预防犯罪、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为目的而制定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刑事政策的内涵具有四个方面的要素:刑事政策的主体是国家和社会(团体);刑事政策的对象包括犯罪和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继续阅读]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因此,心理是人所共有的,它包括认识、情感、意识、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气质、性格等,人们的任何活动都是这些心理现象的参与。可以说,人们的现实生活就是心理和行为相...[继续阅读]
人道,简而言之,就是人人把别人当作人。我们讲人道,就是因为人本身具有最高的价值或尊严。正如康德“人本身就是目的”的著名阐述,“人,实则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任意利用的工...[继续阅读]
在绝大多数经济学家眼里,人是“追求最大化地满足自己者”,也即“理性最大化者”(rational maximizer)。美国法学家波斯纳在这种人性理解的基础上,导出他的三大定理:第一,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其将设法以有限的资源求得最大的满足。...[继续阅读]
自2003年正式在我国开始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基本上是在现行立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我国1979年《刑法》与1997年《刑法》中都有关于社区刑罚的一些规定,比如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单处剥夺政治权...[继续阅读]
1.《刑事诉讼法》中有关社区矫正的规定《刑事诉讼法》中有关社区矫正的规定主要体现在第四编“执行”部分。第二百五十四条规定了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可以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第二百五十七条、第二百五十八...[继续阅读]
中央部门关于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文件,主要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的三个文件和司法部的一个规章:(1)2003年7月10日发布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两院两部《通知》);(...[继续阅读]
从上述中国社区矫正的立法情况来看,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刑法》关于社区矫正的规定太过粗疏尽管《刑法修正案(八)》明确使用了“社区矫正”这一名称,使得社区矫正有了正式的法律依据,同时《...[继续阅读]
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必须从多方面完善社区矫正的法律体系。从近期来看,应当完善社区矫正的法律形式和法律内容;从长远来看,应当建立合理的社区矫正法律体系。1. 完善法律形式(1)进一步完善《刑法》中对社区矫正...[继续阅读]
与在封闭的监狱中执行监禁刑的罪犯相比,社区服刑人员就在所居住生活的社区中执行刑罚,这是社区矫正与监禁矫正最大的区别。在实行社区矫正的情况下,社区服刑人员往往居住在家庭或者其他社区住宿设施中,例如中途之家等,过着...[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