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内地的政治动乱和电影封闭政策,此一时期武侠片主要在港台地区获得了极大繁荣。从胡金铨导演的《龙门客栈》(1967)开始,中国武侠电影迎来了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潮。而这一时段的武侠片被称为“新派武侠电影”。此时的港台...[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由于内地的政治动乱和电影封闭政策,此一时期武侠片主要在港台地区获得了极大繁荣。从胡金铨导演的《龙门客栈》(1967)开始,中国武侠电影迎来了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潮。而这一时段的武侠片被称为“新派武侠电影”。此时的港台...[继续阅读]
到了20世纪70、80年代,从武侠片中分化出来的亚类型——功夫片开始自成一派。与传统武侠片不同,功夫片更偏重于用身体搏击进行打斗,不使用武器,在武侠精神上也缺乏表现,比较注重真实考究的拳脚功夫。而当时这一亚类型片的代表...[继续阅读]
1990年,胡金铨和徐克合作的《笑傲江湖》正式拉开了90年代华语电影新武侠的序幕。新武侠电影指的是以徐克、程小东、张鑫炎等人为代表的一批年轻香港导演创作出的新型武侠片。他们成功地将当代电影思维和传统文化进行了新的...[继续阅读]
中国武侠电影的萎靡之势一直持续到21世纪初。进入21世纪以来,在电影技术日益发达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武侠电影迎来了新的发展浪潮。中国武侠“大片时代”来临。古装武侠大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票房神话,不仅吸引了大批观...[继续阅读]
传统武侠小说描述侠客现世,总是选择国难关头或是奸臣当道之时,武侠片创作延续了这一背景设置。而安排这样的背景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国家危难或是奸臣当道的背景,在先天上就有足够激烈的矛盾冲突,如人民与官府间的矛盾、...[继续阅读]
能否成功地塑造个性鲜明、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是决定一部电影成败的关键。而武侠电影一直有重武打动作和情节设置而轻人物刻画的弊病。“这些人物充其量只具有某种类型化的表象,尚缺乏人物性格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或者说...[继续阅读]
武侠是一种精神,是经由儒家文化、道家思想以及佛学文化相互交融而生。从诸侯纷争的战国时代到和平发展的当今社会,我们的民族对武侠文化一直表现着极大的兴趣和执着的偏爱。而21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思想与现代文...[继续阅读]
在20世纪,武侠片创作初始,不论是武打动作还是观众视点都延续舞台戏剧中的程式化规则。如《大醉侠》中,拍摄打斗过程依旧采用以往戏剧舞台表演中的挥刀、刺砍、翻斗等,每一个动作都是按照既定的戏剧舞台的模式进行。到了七...[继续阅读]
数字化在为武侠电影拍摄服务的同时,也为电影观众带来了它的衍生品——“奇观化”视听享受。如《英雄》的画面气势恢宏、富有飘逸和灵气,确实有着大片的风范;张艺谋效仿《罗生门》的三段式叙事结构和以五种色彩营造情节意...[继续阅读]
展现具有美感的武打对抗招式是武侠电影不可或缺的类型元素,也是武侠电影赢得无数观众的决胜法宝。观众之所以一直对武侠电影乐此不疲,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各式各样的武打招式是可以创造“巨大冲击力”“眩晕力”的视觉元...[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