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基本要求为目标而对各种污染物在环境空气中的允许浓度所作的限制规定,它是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管理,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以及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基本要求为目标而对各种污染物在环境空气中的允许浓度所作的限制规定,它是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管理,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以及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继续阅读]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以实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为目标,对从污染源排入大气的污染物浓度(或数量)所作的限制规定。它是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进行净化设计的依据。...[继续阅读]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是根据污染物排放标准引申出来的辅助标准,如燃料、原料使用标准,净化装置选用标准,排气筒高度标准及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等。他们都是为保证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而从某一方面做出的具体技术规定,目的是使生产...[继续阅读]
大气污染警报标准是为保护环境空气质量不致恶化或根据大气污染发展趋势,预防发生污染事故而规定的污染物含量的极限值。达到这一极限值时就发出警报,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警报标准的制定,主要建立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生...[继续阅读]
制定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首先要考虑保障人体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这一空气质量目标。为此,需综合研究这一目标与空气中污染物浓度之间关系的资料,并进行定量的相关分析,以确定符合这一目标的污染物的允许浓度。目前各国判断空...[继续阅读]
我国1982年制定并于1996年第一次修订,2000年第二次修订,2012年第三次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规定了二氧化硫(SO2)、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铅(Pb)、苯并[a]芘(B[a]P)和...[继续阅读]
我国于1962年颁发并于1979年修订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规定了“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标准和“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标准。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标准,考虑到居民中有...[继续阅读]
粉尘对机体的损害是多方面的,其中尤以对呼吸系统损害最为主要。1.对呼吸系统的危害粉尘对呼吸系统的危害包括尘肺、粉尘沉着症、呼吸系统炎症和呼吸系统肿瘤等疾病。(1)尘肺尘肺是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继续阅读]
防止粉尘的危害,关键是控制工作场所即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的空气中的粉尘浓度低于国家标准的规定值。《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当工作场...[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