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七年”时期的小说1949 年7 月,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在北京召开时,周扬在大会上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了最权威的诠释,明确强调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文艺工作者应当遵循的创作方针和方向即“解放区”文艺创...[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一、“十七年”时期的小说1949 年7 月,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在北京召开时,周扬在大会上对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了最权威的诠释,明确强调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文艺工作者应当遵循的创作方针和方向即“解放区”文艺创...[继续阅读]
张恨水(1895—1967),安徽人,原名心远,笔名恨水,生于江西广信,有“中国大仲马”“民国第一写手”之称。《纸醉金迷》1 月1 日由上海百新书店刊行,是张恨水后期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小说以小公务员魏端本与田佩芝的同居、结婚及分手...[继续阅读]
赵树理(1906.9.24—1970.9.23),山西沁水人。《福贵》2 月份由中原新华书店印行。小说写福贵出生在一个普通人家,在地主的剥削和压榨下,“日子没法过了”,他自暴自弃,经常赌博,最后在抗日根据地政府的帮助下走上了正道,有了属于自己...[继续阅读]
孙犁(1913.5—2002.7),河北安平人。《嘱咐》写于1946 年,1949 年3 月24 日发表在《进步日报》,它和作者1945 年5 月15 日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上的《荷花淀》为姊妹篇。《荷花淀》是作者的成名作、代表作,也是作为文学流派——“荷花...[继续阅读]
周而复(1914.1.3—2004.1.8),安徽旌德人,生于南京。《燕宿崖》4 月1日开始在《小说》第4 期连载,9 月由上海群益出版社出版。小说描写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生活,歌颂了抗日军民的献身精神和高尚情操。燕宿崖村是平西抗日根...[继续阅读]
《传家宝》4 月19 至21 日发表在《人民日报》。小说写金桂的婆婆李成娘是一名恪守旧规的典型的封建妇女,她勤俭持家,但却顽固守旧,不仅自己被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束缚着,还顽固地将封建教条看成是传家宝,誓死守护,要传给下一代...[继续阅读]
《村歌》是孙犁的第一部中篇小说,5 月6 日和12 日,发表在《天津日报》,10 月,小说由北平天下图书公司出版。小说以1946 年中共中央发出《“五四”指示》以后的土改斗争和1947 年5 月土改复查前后为历史背景,反映了冀中平原上的张...[继续阅读]
《田寡妇看瓜》5 月14 日发表在《大众日报》。小说共四段,第一段写田寡妇看瓜的原因:南坡庄穷人多,他们不敢偷地主家的瓜,于是专偷田寡妇家的瓜,最会偷的数秋生。第二段写田寡妇在土改后不相信分了地的秋生们不再偷瓜,仍每天...[继续阅读]
欧阳山(1908.12—2000.9),湖北荆州人。《高干大》于1947 年8 月由华北新华书店初版,1949 年5 月24 日由北京新华书店重新出版。小说写延安附近的任家沟合作社在任常有主任的主持下“半死不活”,濒临倒闭。副主任“高干大”(即“干爸...[继续阅读]
周立波(1908.8.9—1979.9.25),湖南益阳人。《暴风骤雨》创作于1948年,描写了东北地区一个名叫元茂屯的村子从1946 年到1947 年进行土地改革的全过程。小说的上卷讲述的是土改初期“三斗韩老六”的过程。元茂屯土改工作队进村后,因为...[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