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发生在南北纬5°~25°之间海水温度较高的洋面上。在热带海洋上,海面因受太阳直射而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容易蒸发成水汽散布在空中,故热带海洋上的空气温度高、湿度大,这种空气因温度高而膨胀,致使密度减小,质量减轻,而赤...[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台风发生在南北纬5°~25°之间海水温度较高的洋面上。在热带海洋上,海面因受太阳直射而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容易蒸发成水汽散布在空中,故热带海洋上的空气温度高、湿度大,这种空气因温度高而膨胀,致使密度减小,质量减轻,而赤...[继续阅读]
台风的环流结构近似轴对称,外貌类似圆柱体,水平范围可达1000km,但垂直厚度仅15~20km (局限于对流层内)。理想台风其结构特征包括台风眼、眼墙 (也称眼壁)及外围之螺旋状雨云带 (图1-1)。台风中心为低压区,其中心气压常在980~950...[继续阅读]
国家气象局规定从1989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使用国际热带气旋名称和等级标准,具体见附表1。...[继续阅读]
西北太平洋是台风最易生成的海区,全球台风有1/3左右发生在这个海区,强度也最大。在西北太平洋的沿岸国家中,我国是受台风袭击最多的国家之一。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源地及特点如下:(1) 菲律宾群岛以东和琉球群岛附近海面,是西...[继续阅读]
台风移动的方向和速度取决于作用于台风的动力。动力分内力和外力两种。内力是台风范围内因南北纬度差距所造成的地转偏向力差异引起的向北和向西的合力,台风范围越大,风速越强,内力越大。外力是台风外围环境流场对台风涡...[继续阅读]
通过对1949—2014年登陆我国沿海地区的所有热带气旋 (含热带低压) 进行统计,登陆地基本以国家气象局的统计数据为准,但少数热带气旋的登陆地因年代久远或资料不全而不明确,则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JTWC) 最佳...[继续阅读]
结合历史上台风的活动情况总体来看,台风在气候方面的特征有8个。1. 2000 2009年台风生成频数偏少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每年台风的生成频数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年际变化,多台风年和少台风年之间差别很大,1967年生成的台风最多,有4...[继续阅读]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第一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呈现出热带气旋强度增大的趋势,这与观测到的热带海表面温度升高相一致。大量的气候模式模拟结果也表明,随着热带海表面温度的进一步升...[继续阅读]
登陆广东沿海的热带气旋主要有西北偏西、北上和西北转东北等三条路径。1. 西北偏西路径这条路径的登陆热带气旋主要来自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后向西北偏西移动,经巴士海峡、吕宋岛进入南海后西行,多在粤西沿海登陆,进入...[继续阅读]
根据《热带气旋年鉴》资料统计可知,1949—2013年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共有237个,平均每年有3.65个,年内登陆次数最多的有7个 (如1952年、1961年、1967年、1993年等),年内登陆次数最少的有1个 (如1956年、1969年、1998年、2007年等)。如图1-4所示...[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