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摺裝同卷軸裝比起來有了很大改進,但是它也有個缺點,就是摺縫容易裂開。裂開之後,書便成了散葉,也會和梵夾裝一樣造成散亂現象。爲了克服這個缺點,人們便創造了一種新的册葉制度。元吾丘衍《閑居録》云:“古書皆卷軸,以卷...[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經摺裝同卷軸裝比起來有了很大改進,但是它也有個缺點,就是摺縫容易裂開。裂開之後,書便成了散葉,也會和梵夾裝一樣造成散亂現象。爲了克服這個缺點,人們便創造了一種新的册葉制度。元吾丘衍《閑居録》云:“古書皆卷軸,以卷...[继续阅读]
綫裝的方法,基本上同包背裝一樣,但不用整紙裹背,而是前後各加一張護葉,用綫連同正文訂在一起。蔣元卿《中國書籍裝訂術的發展》一文,詳細介紹了綫裝的各道工序,現鈔録如下:摺頁 書葉印成之後,首先摺葉。“摺書葉須看版心正...[继续阅读]
印刷術發明於中國並非偶然,它是在我國古代一些原始印刷方法的啟發下産生的。清李元復云:“書籍自雕鐫板印之法行,而流布始廣,亦藉以永傳。然創之者必不甚難,以自古有符璽可師其意,正無待奇想巧思也。”[1]我們祖先有用印章...[继续阅读]
五代雕印圖書較唐代有了很大發展,比較突出的是國子監雕印的九經。《册府元龜》云:後唐宰相馮道、李愚重經學,因言漢時崇儒有三字石經,唐朝亦於國學刊刻。今朝廷日不暇給,無能别有刊立。嘗見吴蜀之人鬻印板文字,色類絶多,終...[继续阅读]
宋是我國雕版印刷事業的昌隆時代。宋章俊卿云:“景德二年(一○○五)五月戊申,(真宗)幸國子監閲書庫,問祭酒邢昺:‘書版幾何?’昺曰:‘國初不及四千,今十餘萬,經史正義皆具。’”[1]蘇軾也説:“余猶及見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時欲求...[继续阅读]
關於遼本。一九七四年七月二十八日,國家文物局等單位在山西應縣佛宫寺木塔内釋迦塑像中發現遼代珍貴文物一百六十件,其中有遼刻經四十七件;寫經、雜抄共三十件;刻書與雜刻八件;繪畫、版刻印刷佛像七件。[1]這批遼代文獻的發...[继续阅读]
明代官私刻書的數量和品種都遠超宋、元。究其原因,首先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奪取政權以後,爲了鞏固政權,一方面大興文字獄,一方面又在中央和地方大力興辦學校,培養維護封建統治的人才。洪武二年(一三六九)旨云:朕恒謂治國之要...[继续阅读]
清朝統治者重視利用漢族文化爲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服務,視元有過之而無不及。嘉慶朝禮親王昭璉説:崇德四年(一六三九),文廟(清太宗)患國人不識漢字,命巴克什達文成公海翻譯國語《四書》及《三國志》各一部,頒賜耆舊,以爲臨政...[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