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宋代,福建特别是建寧府建安、建陽兩縣就已成了當時的刻書中心。宋朱熹説:“建陽版本書籍,上自六經,下及訓傳,行四方者,無遠不至。”[1]宋祝穆亦云:“建寧麻沙、崇化兩坊産書,號爲圖書之府。”[2]葉德輝也曾指出:“閩中造...[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早在宋代,福建特别是建寧府建安、建陽兩縣就已成了當時的刻書中心。宋朱熹説:“建陽版本書籍,上自六經,下及訓傳,行四方者,無遠不至。”[1]宋祝穆亦云:“建寧麻沙、崇化兩坊産書,號爲圖書之府。”[2]葉德輝也曾指出:“閩中造...[继续阅读]
平水即今山西臨汾,因處平水之陽,故又稱平陽,金、元兩朝都曾在此設立出版書籍的管理機構。《金史》稱“平陽府……有書籍”。[1]繆荃孫《平水板本考》亦云:“平水,鎮名,元太宗八年(一二三六)用耶律楚材言,立經籍所於平陽,當是...[继续阅读]
甲、監本 各朝國子監所刻印的書,稱爲監本。五代國子監即已刊刻圖書,惜五代監本、北宋監本、金監本,今皆不傳。南宋屢經戰亂,國家艱難,故世傳南宋監本也多非國子監自刻。王國維云:北宋監本經史既爲金人輦之而北,故南渡即有...[继续阅读]
家刻本與坊刻本都是私人刻印的書,它們之間有時很難區别。大體上説,家刻本多由學者或藏書家主持其事,其目的主要是爲了流傳善本、保存自己或親友的著作,而不是專門爲了贏利,刻印的書一般都質量較高。坊刻本則由書坊主人主持...[继续阅读]
坊刻本指書商爲贏利而刻印的書。各朝代、各地區凡刻書出售的,不論其字號是書坊、書棚、書堂、書林、書肆,還是冒充書院、家塾,或采用其他雅致的名稱,其所刻書,統稱爲坊刻本。葉德輝曾介紹過我國書肆的發展簡史,今録於後:《...[继续阅读]
書型小,便於携帶的書稱巾箱本或袖珍本。巾箱本早在漢魏時代就以手鈔本的形式出現了。葉德輝云:巾箱本之名,不始於有刻本時也。晉葛洪集《西京雜記》二卷《序》云:“劉子駿《漢書》一百卷,無首尾。始甲終癸,爲十袟,袟十卷...[继续阅读]
一些宋元版書,可按每半葉行格的多少及每行字的多少與大小分爲大字本、中字本、小字本。《相臺書塾刊正九經三傳沿革例》就有京師大字舊本、蜀大字舊本、蜀學重刻大字本、中字本、中字有句讀附音本、建大字本等版本稱謂。...[继续阅读]
由作者或書法家手寫上版刻印而成的書稱爲寫刻本。葉德輝介紹宋寫刻本云:宋時刻書,多歐、柳、顔體字,故流傳至今,人争寶藏。然當時有本人手書以上版者。瞿《目》(引者按:指瞿鏞《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録》)有宋刊本吴説編《古今...[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