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3月6日靜安先生尊鑒:去夏到清華匆匆一謁,未盡所懷,不久即就廈門大學職務。廈門雖爲豪家所聚,而無文化根基。棲息於是,無殊荒島。大學校長林文慶先生原爲南洋商人,於普通知識雖甚博涉,而研究學術并非所知。其創辦國學院...[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1927年3月6日靜安先生尊鑒:去夏到清華匆匆一謁,未盡所懷,不久即就廈門大學職務。廈門雖爲豪家所聚,而無文化根基。棲息於是,無殊荒島。大學校長林文慶先生原爲南洋商人,於普通知識雖甚博涉,而研究學術并非所知。其創辦國學院...[继续阅读]
1927年3、4月間彦長先生:日前接讀來書,并若谷先生評《吴歌甲集》一文,極快。日本報上有評論《古史辨》之文,極欲一讀。可否將報紙名目及期數示知,以便往購。又大著《中華民族有藝術文化的時候》一文能見示否?此二文渴欲即見...[继续阅读]
一1929年5月29日香林先生:來書敬悉。承寄照片四紙極好,來書説“過糟”,太謙抑了。振鶴照得怎樣?他的“王三奶奶”做好了,聞之快甚,恨不能即一讀。你一路探問,所得材料也很多,將來做成時一定也是很好的。明年春天,我們再逛丫髻...[继续阅读]
19□□年□月17日重民先生:七月十日信奉讀。欣悉先生有編纂《諸子考》的意思,這是極好的一件事,希望早日着手。材料是永遠搜不全的,不如分册出版,集到若干篇即出一本。京師圖書館本《諸子辨》,已於前年校過,但尚有誤字。顧頡...[继续阅读]
1930年1月20日 頃方編輯《燕京學報》,擬請吾叔在半年内著成《吴愙齋先生年譜》一篇刊入第八期。以愙齋先生言行,吾叔既可在勝之先生前詢問,又可到吴宅訪覓也。此公之學,實開羅、王諸家之先,不應無一詳細之紀録。吾叔私淑...[继续阅读]
一1932年2月13日雨亭先生大鑒:弟行前承賜書,敬悉。弟到滬之日,以時局緊張,未敢多留。及到杭而閘北變作,至今半月,遭糜爛甚矣。家父以時局危險,勸令緩行,因暫止於此,大約須春假前後返平矣。尊編《古史辨》第四册,想已脱稿。但時...[继续阅读]
一1932年11月10日雲五先生賜鑒:得惠書,承招頡剛爲大學叢書編輯委員會委員,至爲榮幸。如有關於本國歷史及地理沿革史方面之著作可備“大學叢書”之選者,敬當介紹也。又頡剛前編有“元雜劇選”一書,已由貴館付印而未出版,滬難突...[继续阅读]
1933年5月26日子清學兄足下:别來一載,事冗未得通函。日前接手書,具澂故人關懷之切,至感。弟服務此間,公私牽制,雖在恐慌期内,亦未能一走了事。幸現在情勢已較緩和,且天涯何處有樂土,故亦安之矣。現乘家起潛叔回蘇之便,聊書數行...[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