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是相对“正”而言的。把字写得杂乱无章,随便潦草,犹如起草文稿书信,被称为“草稿”。这是广义的草书,包括草篆、草隶、章草今草等。《史记·屈原传》有“屈平属草槀未定”句,所以草书又名“槀草”。狭义的草书,一般认为...[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草,是相对“正”而言的。把字写得杂乱无章,随便潦草,犹如起草文稿书信,被称为“草稿”。这是广义的草书,包括草篆、草隶、章草今草等。《史记·屈原传》有“屈平属草槀未定”句,所以草书又名“槀草”。狭义的草书,一般认为...[继续阅读]
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史游、杜度、崔瑗、张芝、张昶、韦诞、卫觊、皇象等各负书名,尤以张芝为造极,得草圣之名,又传皇象《急就篇》为后人摹习章草的不二法门。至东晋盛行今草,章草衰落。当庾翼看到王羲之给庾亮的章草信...[继续阅读]
草书并不是正体字,不像小篆、隶书、楷书那样需要“字法”来规范,但却有“草法”。草法的形成,固然有约定俗成的过程,但寄寓在《急就篇》、《千字文》这两种识字启蒙读本中也是事实。由此可见草书的意义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继续阅读]
行书的形成不可能由某一个人来完成,就如隶书并非是程邈所造一样,行书不可能是刘德升独造的。行书的特点,既然是不真不草,务从简易,那么行书的形成,只有从早期草书中才能探得胎息。凡是能识读隶、楷的人,都能识读行书,但能识...[继续阅读]
行书是今体书中最活跃的一种书体,其“无法”的特性使其获得了最大的自由度,似乎是书法中最具活力的一种艺术元素。在各种书体演变成熟后,各书体往往是独行其事地自我进行艺术发展的,在篆、隶、草、楷之间各受体法、字法的...[继续阅读]
刘熙载《艺概·书概》说:“行书行世之广,与真书略等,篆隶草皆不如之。然从有此体以来,未有专论其法者。盖行者真之捷而草之详。知真、草者之于行,如绘事欲作碧绿,只须会合青黄,无庸别设碧绿料也。”草法、楷法的存在,就无需...[继续阅读]
楷书之谜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楷书称谓与正书、真书、隶书、今隶、八分书、章程书等概念,历来混杂不明,学界至今还见仁见智纷争不已;二是楷书起源于何时?在诸书体演变进程中究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沙孟海《书法史上的若干问...[继续阅读]
楷书发展可分四个时期。自秦汉之际产生楷化笔画至三国楷书成型,以钟繇楷书为代表如《宣示表》,是楷书生发时期。按汉字书写运动的特质,楷书本不会有如此漫长的生发期。但两汉隶书的充分呈现繁荣及其社会文化背景,无形中抑...[继续阅读]
人们习惯把隶、草、行、楷四种书体合称为今体书,这是很有道理的。它们有着难解难分的血缘关系。隶、草、行书体的用笔、结体等艺术因素融入楷书的发展演变之中,而楷书的艺术发展也对隶、草、行书体的艺术演变有着不可估量...[继续阅读]
在各种各样的比附中,由“汉字象形论”导出的“书画同一”观念,无疑影响最大,造成的误解也最深。因此有必要作一点较为具体的辨析。汉字最初虽然可能起源于象形,但当它发展成为一种系统的文字、能够比较完整地记录语言时...[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