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人,天文学家。俗姓张,名遂。《旧唐书》说他是魏州(今河北大名以东)人,《宋高僧传》则说为巨鹿(今属河北)人。二十岁左右已博览经史,尤精于历象阴阳五行之学,曾在数日内写成《大衍玄图》、《义诀》各一卷,以阐释西汉扬雄...[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唐僧人,天文学家。俗姓张,名遂。《旧唐书》说他是魏州(今河北大名以东)人,《宋高僧传》则说为巨鹿(今属河北)人。二十岁左右已博览经史,尤精于历象阴阳五行之学,曾在数日内写成《大衍玄图》、《义诀》各一卷,以阐释西汉扬雄...[继续阅读]
中国哲学关于部分与整体、一般与个别、统一性与多样性的一对范畴。佛教华严宗最早明确将“一多”并提,并论述了“一多相容”,认为就总体与部分的关系言,则“一即具多”、“多即非一”,即总体包含各部分,各部分不同于总体...[继续阅读]
中国佛教华严宗命题。华严宗本《华严经》的“无尽圆融”说构筑了法界缘起理论,其“六相圆融”与“十玄无碍”具体阐述了这方面的内容。法藏曾作颂说:“一即具多名总相,多即非一是别相;多类自同成于总,各体别异现于同;一多...[继续阅读]
《易传》用语。谓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便是“道”。《易·系辞》中类似句型有:“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一阖一辟谓之变”等。皆取“相推”、“相易”等对立双方互相作用之意。晋韩康伯补王弼《周易注》,释“一”为道,释“道...[继续阅读]
中国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所谓“一”系指矛盾两方面的统一体,或对立面的统一;所谓“两”(或“二”)系指矛盾对立的双方,或矛盾双方的互相对待、对立。一两关系是指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史墨最先提...[继续阅读]
亦名“一即十,十即一”、“一即多,多即一”。华严宗的教义之一。《华严经·初发心菩萨功德品》有“一切中知一,一中知一切”的说法。华严宗人据此发挥,谓一与多相互等同,以说明“法界缘起”中现象之间的相即关系。法藏在《...[继续阅读]
清蒙古族尹湛纳希著。一卷,三十二回。约成书于1870年。本书以三位青年的爱情悲剧为内容,从民族民主主义思想出发,对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日益加深的阶级矛盾作了揭露和批判。书中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及辩证法因素,认为“万物皆遵其...[继续阅读]
清石涛关于绘画的美学概念。他认为万物形象的最基本因素是“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石涛画语录·一画》)。“一画”是绘画的根本法则,画家把握了这个根本法则就对山川人物之秀、鸟兽草木之性情、池榭楼台之...[继续阅读]